脫去皮囊,無非二百零六骨

第492章 大殿中的葉恆

儘管此前,袁天罡的一番話讓唐皇心中有了些盤算,但他從未有過讓方仲永脫離大唐政權的念頭。

唐皇的想法是,先讓方仲永“晾一晾”。

畢竟,方仲永還十分年輕。

方仲永十五六歲便高中狀元,是位少年才俊。

如今,也不過二十一二歲。

換做其他書生,此時或許才剛剛考中秀才——

方仲永遭受文臣百官的肆意攻擊,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他年紀尚輕。

而朝堂上的文官,最低也是三十多歲起步。

在他們看來,方仲永仕途還長,不能讓他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獨霸朝堂。

種種原因交織,才使得這些文官群臣不斷在朝堂上“打壓”方仲永。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方仲永竟會在朝堂上提出要辭官遊歷天下!

不僅唐皇震驚,文官群臣也大為震動。

他們顯然也沒料到方仲永會有此舉動。稱之為朝堂震動,毫不為過!

“臣已深思熟慮。”

朝堂上,站在中間的方仲永神色平靜,緩緩說道:“仲永三歲成名,名動長安,得陛下恩賜,得以在長安求學,至十五歲高中狀元。”

“後入朝為官至今,雖有小成,但時常感到自身能力與閱歷不足。”

“以至於朝堂上諸位同僚常以‘見識淺薄’來教導……仲永也深感如此。”

“論年齡,仲永不及諸位同僚;論閱歷,仲永也未曾出過長安城,自然見識有限。”

“因此,仲永此刻想辭官遊歷天下,領略我大唐各地的風土人情,增長見識閱歷,還望陛下成全!”

方仲永的話語平淡,但語氣中透露出堅定,顯然已下定決心。

“這……”

唐皇一開始猶豫不決,不願放走方仲永這個人才。

但很快,他想到了袁天罡的話,想到自己之前已削了方仲永的實權,暫時也不敢重用他了。

如此一想,讓方仲永辭官遊歷天下,似乎也並無不可。

甚至,還能以此安慰自己。

“方愛卿年歲尚小,即便此刻辭官遊歷,日後也可重新入朝為官,且為時不晚。”

唐皇這樣想著,心中釋然,面上嘆了口氣道:“既然方愛卿已下定決心,朕也不好過多幹涉。”

“你的請求,朕準了。”“希望方愛卿遊歷天下後,學識能更上一層樓,日後繼續為我大唐效力。”

方仲永點了點頭,他今日始終平靜如水,顯然已徹底做好決定。

當日,朝堂上發生的事情便傳了出去,長安城民間議論紛紛。

不過,畢竟是傳聞,人們半信半疑。

直到兩日後,此事見報,長安城幾十份報紙紛紛報道了狀元方仲永辭官一事!濃墨重彩地講述了狀元方仲永的辭官曆程!

甚至有報紙開始盤點方仲永為官期間的功績。

報紙行業由方仲永創立,發展至今,報社的人已摸清門道,知道報紙上寫什麼內容能吸引讀者。

因此,他們現在很會“追逐熱點”。

毫無疑問,“狀元方仲永”就是一個熱點。

他身上發生的事情,都備受民間關注。

像辭官這種大事,一旦上報,報紙便迅速脫銷!

只不過這一次,隨著各大報紙的脫銷,民間百姓,甚至底層學子、工商人士都一片譁然。

“怎麼回事?狀元竟然辭官了!”

“一個月前,文臣針對,狀元郎手中的工業部、商業部都被奪走,現在狀元郎更是被迫辭官,文官百官‘功不可沒’!”

“唐皇此舉太過荒唐,竟預設狀元郎離開朝堂!”

“狀元郎一走,是文官之幸,朝堂之幸,卻是我大唐之不幸!”

“昏庸!”

“文官無能,唐皇昏庸!”

如今,報紙的發展使得民間議論風氣愈發開放。

因此,方仲永離開朝堂的訊息一出,各種議論如潮水般在民間流傳。

但無一例外,都是對方仲永離開朝堂表示惋惜。

同時,民間對朝堂上的百官以及唐皇的不滿也日益增多。

“狀元郎辭官,是我大唐之大不幸啊!”

大唐長安城,方府內。

方仲永正緩緩收拾行囊。

“唐皇已應允我辭官,趁此機會,正好脫離長安城這個權力的漩渦!”

“而且,我必須加快速度,趁唐皇他們還沒反應過來。”

“如今,天下改革之勢如烈火烹油,如同積蓄的風雨,隨時可能爆發。”

“在這種情況下,我在朝堂中的權力已被奪走,再留在長安城已無濟於事,不如趁此機會離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