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界,分天地人三界。
天為天庭,地為地府,人即人間。
天庭統御三界,地府掌管輪迴。
看似人間最為被動,實則是一切之根基!
因此,無論是天庭還是地府,都需在人間施展影響力,甚至漫天仙佛,亦要在人間傳播其道。
人間的人皇,又稱天子、君權天授,這便是天庭影響之一。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間的朝代更迭,或多或少都有天庭的影子。
而天庭,始終未放棄對人間施加影響。
從另一角度看,天庭也代表了部分天意。
正因如此,天庭曾認定唐朝可享三百年國運。但如今變故突生,令玉皇大帝也感到意外。
“你且將詳情細細道來。”
玉皇大帝一聲令下,讓袁天罡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講述清楚。
袁天罡便將前前後後的事情發現及進展一一稟明。
其中,他特別提及了大唐近年來的變化,並在玉皇大帝面前著重提到了“方仲永”。
“大唐竟出了如此人物?”
玉皇大帝頗感意外。
儘管身為天庭之主,玉皇大帝在某些方面並非全知全能。
因此,他也對方仲永的表現感到驚訝。
“依你所言,那方仲永在人間確是難得之才。”玉皇大帝讚許道:“其能力,遠超唐皇及朝堂文武百官。”
讚許過後,玉皇大帝恢復平靜:“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天下萬事萬物皆非一成不變。”
“萬事萬物,皆有一線生機,皆非絕對。”
“大唐本應享國三百年,但方仲永的橫空出世,顯然是人間王朝的一個意外。”
玉皇大帝沉吟道:“這意外,要麼消除,要麼順其自然,任其發展至最意外之境。”
“傳我旨意,遣仙官下凡,消除此意外,確保大唐國運三百年無虞。”
玉皇大帝的命令並非針對袁天罡,而是吩咐其他仙官。
立刻有仙官領命下凡。
袁天罡亦在此情況下返回人間。
途中,袁天罡心中暗想:“天意難違,狀元方仲永成了人間的意外,如今‘天’卻要消除這意外。”
“也不知狀元方仲永會遭遇何事。”袁天罡心中暗歎。
在袁天罡心中,天即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意志,代表了他所理解的天意。
對玉皇大帝而言,他自然希望一切皆按天意執行。
如今大唐,本應享國三百年。
但方仲永的出現,卻讓一切偏離了軌道,若放任不管,後果難料。
因此,作為‘天’的代表,玉皇大帝毫不猶豫地決定消除意外,維持‘天意’,讓一切如上天所定般發展。
只不過,維護天命的方式不會如此直接。
故而玉皇的命令並非直接誅殺方明,而是派遣仙官下凡。
對於處理此類事務,天庭經驗豐富。
凡間的方明尚不知自己已被天庭盯上,甚至玉皇大帝已為他派遣了仙官下凡。
此時的方仲永已回到長安城下。
他抬頭望著遼闊氣派的長安城牆,心中感慨萬千。
“長安,我回來了。”
魏徵從睡夢中驚醒。
魏徵如今已年屆六十,步入花甲之年。
近年來,魏徵已逐漸淡出朝堂。
但在此之前,他位居高位,深受唐皇信賴。
魏徵除在唐朝為官外,更因其德行出眾,還有另一隱藏身份——人間仙官!
這一身份意味著魏徵死後既可升入天庭為官。
事實上,在此之前,魏徵也曾多次夢遊天庭,擔任劊子手,執掌天庭斬仙刀。
步入花甲之年後,魏徵已極少上朝,在家頤養天年。
但今日,他從夢中驚醒後,渾身大汗淋漓,面露驚色。
他清楚地記得夢中的內容。
“天庭召見,人間有異,大唐本應風調雨順,享國多年,如今卻出現了變故。”
魏徵從床上坐起:“狀元方仲永乃人間意外,將擾亂大唐氣運,可能斷送大唐國運。”
魏徵清晰地記得自己的夢境,他在夢中上了天庭,接到了玉皇的命令,要他處理掉人世間的這個意外。
“狀元方仲永!”
剎那間,魏徵彷彿脫胎換骨,老邁之態盡消,體內似有一股仙氣湧動,令他精力充沛。他猛地站起身來。
“來人,為老夫更衣備轎,我要立刻面見陛下!”此刻的魏徵,宛如壯年,步履矯健,毫無老態。
很快,下人備好了轎子,魏徵坐上,一路疾馳進入皇宮,直奔唐皇李世民的御書房。
在御書房內,魏徵見到了李世民。
唐皇李世民吩咐太監搬來椅子。
魏徵毫不客氣地坐下,挺直腰板,直言不諱:“陛下,大唐恐有大難!”
“什麼?”唐皇李世民深知魏徵性格直率,昔日自己犯錯,魏徵都敢直言不諱,且從不無的放矢。
一聽魏徵此言,唐皇大驚:“我大唐如今國泰民安,生產力提升,勞動力充足,何來大難?”
近年來,隨著大唐的變遷,唐皇也學會了一些新詞彙,如“生產力”“勞動力”等。
魏徵反問:“大唐生產力提升,勞動力充沛,民間讚譽有加,但這是針對何人?”
唐皇微微一愣,頓時明白了關鍵所在。
“愛卿是說方愛卿?”
“正是!”
“如今民間雖人人安樂,但百姓只知狀元方仲永之功績,只念陛下之恩澤於表面。”
“無論是百官還是陛下,如今都不被民間百姓所稱頌!”“反而,方仲永辭官卸任後,民間怨聲載道,陛下更被冠以‘昏庸’之名,百官也多了‘無能’之譽!”
魏徵沉聲說道:“臣昨夜感應天召,被天庭玉皇大帝召見。”
“玉皇曾言,方仲永之存在,影響大唐國運,乃是大唐穩定之意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