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去皮囊,無非二百零六骨

第483章 影響力

在發行第四期之後,由於階級矛盾,文官們見識到了《大唐日報》強大的宣傳作用,便聯合起來,從方明手中奪走了發行權。

然而……當報紙發行權被他們奪走後,《大唐日報》的反響卻大不如前……

而方明這邊,掌握著出版總署,經過不懈努力,將“報紙”這一事物發展得有聲有色。

十個月內,除了《大唐日報》外,又出現了許多其他報紙,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

其中,有皇室親自出品發行的《皇室日報》,有專門報導軍旅的《戰爭日報》,還有專門刊登各類文章的《文學日報》。

雖然失去了《大唐日報》的掌控權,但在其他報紙上,方明依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而且,方明也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報紙,名為《狀元日報》。

方明仍能透過《狀元日報》發散自身影響力。

並且,在其他報紙湧現之後,《大唐日報》的風靡程度大不如前。

而方明的《狀元日報》,銷量卻不斷攀升。

而且,方明幾乎是賠本經營這份報紙,不斷將報紙運往大唐各個角落,不遺餘力。

四個月下來,《狀元日報》已經出版到了第三期。

“老師,第三期《狀元日報》買到了!”

大唐邊陲小鎮中,賣報郎衝進“希望小學”,興奮地說道。

“好。”

劉溫面色一動,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接過報紙。

《狀元日報》一到手,劉溫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

雖然如今方明已不再是《大唐日報》的主編,無法掌控其發行,但他在朝堂上仍有影響力,於是創辦了屬於自己的《狀元日報》。

因為有《狀元日報》的存在,其他同伴們也能透過這份報紙,瞭解方明目前在朝堂中的狀況。

甚至,由於《狀元日報》更加自由,方明能傳遞的資訊也更多。

幾個月過去,《狀元日報》的銷量已不遜色於《大唐日報》。

當然,由於朝堂鬥爭的緣故,《狀元日報》無法刊登國家新聞,多是一些奇聞軼事。

並且,《狀元日報》與其他報紙有著本質區別。

最顯著的,就是這份報紙上每個字都標註了“拼音”。

在第一期《狀元日報》上,就確定了拼音字母表,並說明了聲母韻母的作用。

在後來的報紙上,每個字都註明了拼音。

這樣的改變,讓人只要學會拼音,就能嘗試認字、閱讀。

這一點,也讓大唐中許多原本不識字的人,開始嘗試“識字”。

此刻,劉溫翻閱著《狀元日報》,即便無需藉助拼音,也能順暢無阻地流利閱讀。

《狀元日報》上雖取消了國家新聞板塊,但新增了其他豐富多彩的欄目。

甚至,如今的《狀元日報》比《大唐日報》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大唐日報》被文官們奪走發行權後,行事肆意,幾乎成了文官儒生的專屬領地,內容晦澀難懂,這也導致其銷量逐漸被《狀元日報》超越。

而且,《狀元日報》首次引入了“記者”這一職業。

如今,《狀元日報》上的許多報道,都是記者採訪後整理撰寫的。

“大唐西部,‘流水線’工廠正如火如荼地建設,為周邊民眾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工人,將成為大唐的新興階層。”

“探討工業發展之路。”

“如今,各地學子自發創辦學堂,統一命名為‘希望小學’。”

劉溫仔細閱讀著每一篇報道,從字裡行間感受著大唐日新月異的變化。

“快一年了,真正的工業化時代終於要來臨了。”

劉溫深知,工業化,就是現代文明的開端。

工業發展或許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它能極大地推動社會進步,成為社會建設的堅實基石。

“夏同志已前往西部,著手創辦工廠。”

“夏同志如今是邊陲官員,此前靠倒賣牛羊積累了豐厚家底,因此有能力興建工廠。”

從報紙上,劉溫思緒萬千,想起了曾經見過的許多同志和同伴,他們此刻都在為理想而努力。

“也是時候了,是時候見證這一歷史時刻了。”

劉溫自言自語道:“如今的第一批學生,已算是速成畢業,他們勤奮好學,能接受我所傳授的知識。”“一人傳教十人,十人再傳百人。這就是基礎教育展開的深遠意義。”

“我的學生們,經過我的速成教育,已能完成基本的掃盲、認字、算數和明理。”

“甚至,他們現在出去,都能創辦一個個希望學堂。”

劉溫意識到這一點:“我該離開了。”

“我曾答應過夏同志,等他工廠開辦起來,我就去幫忙,在工廠裡擔任‘政委’,專門培養工人。”

劉溫放下手中的《狀元日報》,已下定決心。

他看向自己的第一個學生,那個賣報郎阿城。

“阿城。”劉溫喊道。

“老師,你看完了嗎?”阿城迫不及待,他還不知道劉溫要和他說什麼,心裡還惦記著等劉溫看完報紙後自己好接著看呢。

然而,他卻聽到了一個讓他震驚的訊息。

“我要走了。”

“什麼?”阿城難以置信,焦急萬分:“老師,你要去哪兒?”

“去建設大唐。”劉溫微笑道:“我本有一身抱負要施展,只是當初遇到了你,讓我心思有所轉變,留下來開了這間學堂。”

“如今,近一年時間過去,我已將基礎知識傳授給了你們,我也該去做其他事情了。”

劉溫的目光望向遠方:“大唐各地,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現代化程序已開啟,變革的衝突即將顯現。”

“所以,我要投身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阿城聽著,似懂非懂,更多的是不捨。

但劉溫已下定決心,很快召集了學堂的其他孩子,安排了一些事情。

“我曾教過你們,要學以致用,做一個能影響周圍的人。”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百姓還懵懂無知,他們需要有人去點醒、去開化。”

劉溫站在講臺上,為學生們上了最後一課:“人們的覺醒和開化,與信仰無關,與出身無關,只關乎自己的內心。”

“我賦予了你們知識,你們便擁有了選擇的權力,但還有更多人沒有這種權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