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所以連最後時空都會消失?這也太玄幻了”
——“這麼說的話,我們現在算是宇宙的青春期?”
大明位面。
明成祖朱棣和姚廣孝站在天幕前。宮殿內香菸嫋嫋。
窗外的月光灑在地上。映出斑駁的光影。
兩人的身影被燭火拉得很長。投射在殿牆之上。
“五千光年之外的星雲,竟然比BJ的寒冬還要冷上千倍。”
“朕遠征漠北時,也不過是體會過零下幾十度的寒意罷了。”朱棣的手指輕輕敲擊著御案。
姚廣孝的身影在燭光下微微晃動。
“陛下,這倒讓貧僧想起了佛經中所說的‘成住壞空”。”
“宇宙終將走向寂滅,萬物終將歸於虛無,與佛家的輪迴之說倒有幾分相似。”
殿外傳來陣陣風聲。
朱棣望著天幕上閃動的文字。
“一百三十八億年···朕費盡心力建造的紫禁城,征戰得來的大明江山,到頭來也不過是這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塵。”
“陛下何必如此感慨。這天幕所言,不正印證了我佛所說的‘色即是空’?就連那吞噬萬物的黑洞,最終也難逃一死。”
青銅香爐中的香灰簌簌落下。朱棣踱步至殿門前。
“聯遷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就是想要留下千秋萬代的功業。可若是連時間都會消失,這一切豈不是徒勞?”
姚廣孝的聲音在這深夜顯得格外低沉。
“陛下,正因萬物皆有盡頭,才更顯得當下時光的珍貴。這天幕所言的未來,對我們而言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朱棣凝望著天空中的繁星。
“也是。既然連這浩瀚宇宙都逃不過消亡的命運,朕又何必執著於千秋萬代?”“不如專注於當下,為這大明天下的子民謀福祉。”
大唐位面。
深夜的大明宮內一片靜謐。
唐玄宗李隆基與李白凝視著天幕。
殿內龍涎香的氣息與窗外桂花的芬芳交織在一起。
月光透過彩繪的琉璃窗。
在地面上投下斑斕的光影
“五千光年外的回力棒星雲···比終南山的積雪還要寒冷萬倍。”“長安城的冬天與它相比,恐怕就如同三伏天的暑氣。”
李隆基的目光停留在那串數字上。一陣微風掠過吹動了李白的衣袂。他執著酒壺。
向玉杯中斟了一杯桂花酒
“陛下,這倒讓臣想起了莊子所言的逍遙遊。浩瀚宇宙之大,我等不過是滄海一粟。”青銅博山爐中的香菸裊裊上升。
在空中畫出優美的弧線。
李隆基輕撫著案几上的玉笛。
“宇宙初開一百三十八億年,就註定要走向毀滅。難怪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原來輪迴之說竟是真的。”
李白聽後放下了酒杯。
“陛下,臣倒覺得這熱寂之說與我大唐的氣象不同。我們正值盛世,萬邦來朝,四海昇平,哪裡像那冰冷的星雲?”
“這宇宙竟能冷卻至此,連時間都將停止。朕以為創造盛世已是極致,沒想到這天地間還有如此玄妙。”
李隆基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感慨。簷下的燈籠隨風輕晃。
在地上投下搖曳的影子。李白仰頭飲盡杯中酒。
“陛下何必憂慮。既然連那吞噬萬物的黑洞都會消散,我們何不及時行樂?“不如讓臣獻上新作,為陛下吟誦一首。”
“也好,這天機玄妙,不如配上你的詩詞,讓這寂靜的宇宙也添些煙火氣。”李隆基拂袖站起。
目光望向殿外繁星點點的夜空。
茶館、酒肆、街頭巷尾
處處都在議論著天幕上顯示的異象。這些平日裡忙著操持生計的古人。此刻都成了天文學家。
紛紛發表著自己的見解。
“聽聞上古之時,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若是真如天幕所言,這天地之間竟然還有比這更為可怕的結局。
街坊鄰里們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這絕對零度定是比冰雪還要寒冷千百倍的存在。北地的苦寒尚且難熬。
更遑論這般極寒。
思及此處。
不禁感嘆自家的棉被都顯得暖和了許多
“若是把這回力棒星雲的寒氣引來,豈不是連火爐都無用了?”倒是有幾個老者捋著鬍鬚感慨。
說這天地萬物竟如此玄妙。平日裡看那天上繁星。
誰能想到其中竟藏著這般奧秘難怪古人常說。
天有不測風雲。這宇宙之大。遠超想象。
“我等活在這人間,倒像是住在一個溫暖的襁褓中。
“我倒覺得這世間萬物終將歸於虛無的說法,與佛家的輪迴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既然連那吞噬萬物的黑洞最後也會消散。
那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
當真不值得過分計較。活在當下。隨遇而安。才是正理了。。
其中也不乏一些趣味橫生的議論。
有人打趣說。
若是把那回力棒星雲的一縷寒氣帶回來。
夏日裡賣冰的生意還不得賠得精光。
更有人說。
難怪那些修仙的總愛往山上跑。
原來是嫌山下不夠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