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以砍樹震懾軍心的手段
當真令人耳目一新。
倒是讓他想起自己南巡時的幾樁趣事。
“和愛卿,你看這李二用兵行事,可有哪些值得朕學習的和珅躬身答道。
“陛下聖明。
李二以仁義治軍,以智謀取勝,確是難得。只是這不明白。”
紀曉嵐在一旁捋須。
“臣倒是覺得,這些評議雖然用語新奇,卻說出了李二用兵的精髓。他不光有將才,更懂得收買人心。”
乾隆點點頭。
目光依然凝視著天幕這後人的說法雖然古怪。但說得確實在理。
“這李二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膽識,難怪後來能成就大唐盛世。”
乾隆感嘆道。
朕倒要看看,他後面還有什麼精彩表現。
大唐位面。
武則天斜靠在龍椅上。
看著天幕中李二的故事。
這個曾讓她又敬又怕的太宗皇帝。年輕時竟也有如此生動的一面。“太宗皇帝當年就有這般手段。”
武則天若有所思。
手指輕叩著御案。
她年輕時在太宗後宮。
親眼見證過這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如今看到他年少時的故事。
倒生出幾分感慨。
狄仁傑察言觀色。
小心開口。
大宗皇帝確實善於用人。
這雷永吉的故事,倒與陛下當年收服薛懷義有幾分相似。
武則天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她年輕時就在宮中聽聞過太宗的這些往事只是不像今日天幕中看得這般清晰。
那時的李二。也是這般精明強幹善用權謀。
“聯倒要看看,他是如何從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成為後世那個叱吒風雲的帝王。”
武則天凝視著天幕上。
語氣中帶著幾分追憶又有幾分探究姚崇在一旁輕聲道。
太宗皇帝年少時就展現出非凡氣度,難怪後來能開創貞觀之治。
武則天卻笑了。
“你說得對,不過朕倒覺得,這些後人說的‘人才管理’比‘貞觀之治’有意思多了。”她年輕時親眼見過太宗如何調教群臣。
如今這些新奇的說法倒是說到了點子上。
狄仁傑見武后心情不錯。
也放鬆了些。畢竟在座的都知道。
這位女帝對太宗是既有敬意。又隱隱較著勁。
如今看著天幕中的故事。
倒像是在重新認識這位先帝。
武則天其實很喜歡這些後人的說法。又新奇又貼切。
她正等著看後續。
想知道這個後來讓她又敬又畏的帝王。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帝位的。
畢竟那些權謀手段。她都曾親眼見證。如今重溫。
別有一番滋味。
這李二的故事傳到坊間。引得茶肆酒樓裡議論紛紛。
有說這少年帝王的膽識令人佩服。也有感嘆他用兵行事的手段高明。軍中老卒們聽到這段往事。
不禁感慨萬分。
對付軍紀渙散的兵卒。不必用過重的刑罰。
一棵斷樹就能震懾全軍。如此智謀。
難怪能讓手下死心塌地。
這位皇帝年少時就懂得收買人心。不愧是開創貞觀盛世的明君。
“那時候打仗還要顧及百姓,如今可不同了。”“就是就是,哪還管什麼莊稼不莊稼的。”
茶館裡的說書人尤其喜歡講這段故事。聽眾們津津有味地品著茶水。
聽著這些新奇的評議。
“這打仗還得看時機啊,李家父子起兵的時機抓得好。”“可不是,天下大亂,誰不想著分一杯羹。”
“要我說啊,這位爺年輕時就不簡單。”
“可不是,又有膽識,又有手段,難怪後來·.”不過最讓人感慨的。
還是這位帝王年少時就展現出的非凡氣度。在那個群雄並起的亂世。
單憑一個少年。
就能在軍中立下威名。實在令人讚歎。
【等李二帶兵打到長安城時,百姓早已殺牛宰羊以迎王師,可李二秋毫無犯,反而給百姓帶來了幾十車糧食。十三萬關東豪傑相爭加入唐軍。】
【這年,李二剛滿十八就拿下長安,手下兵馬十幾萬。李淵大喜,封李二為秦國公。】
【公元618年,李淵接受隋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唐”,年號“武德”。李二被封為秦王,他在後世被認為是仁義之君。可平定天下僅靠仁義是遠遠不夠的。】
【他的箭術在隋唐時期更是天花板一樣的存在。在古代,箭術是考核武力的重要標準。李二身高八尺,一臉卷鬚,有一把兩米寬的巨闕天弓。連擅長射箭的突厥人都覺得是天神下凡。】
【征戰天下僅有個人武力還不夠,還需要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他親自挑選了一千多名騎兵組建玄甲軍。所有人馬都穿黑衣黑甲,堪稱隋唐虎式坦克群。】
【玄甲軍分別由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和翟長孫統領。聽到這些名字就知道是什麼神仙戰力了。】
【電視劇裡李二為了招降尉遲恭,竟答應要從尉遲恭胯下鑽去。而在歷史記載中,李二可是親率三千步兵,徹底給尉遲恭打服才成功招降的。】
——“這才叫真愛民啊,大軍壓境還能給百姓送糧食。”
——“兩米寬的弓???這是把龍骨大炮改弓箭版了嗎”
一—“黑衣黑甲的玄甲軍,這是古代版特種部隊吧。”
一一“十八歲就統領十幾萬大軍,我在打王者榮耀.jpg”
一一“八尺身高配兩米弓,這身材比例太頂了。”
一—“關東豪傑:李二線上招募,就是玩!”
東漢位面。
劉備坐在大堂之上。
看著天幕中李二的故事。不由得捻著長鬚沉思。諸葛亮和趙雲立於兩側。也被這段歷史深深吸引。
“孔明,你看這李氏父子起兵的時機,倒與當年我軍何其相似。”劉備感慨道。
目光中閃爍著追憶的神色。
“主公說得是。這李二不僅有膽識,更懂的籠絡民心。”劉備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沒想到這個年輕的李二竟有如此手段。十八歲就能統帥十幾萬大軍:
還能約束軍紀。不擾民安這般氣度。確實非比尋常。
“主公,這支玄甲軍倒是精銳。”趙雲忍不住感嘆。
“不知比之我軍當年的白兵如何?”劉備卻陷入沉思。
他想起自己起兵時的艱難。幾次敗北卻從未放棄。
如今看到李二年紀輕輕就能建下如此功業。心中不禁五味雜陳。
那支全身黑甲的玄甲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