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歎之聲又是連連!
在普遍只有一層。
至多不過三四層的古代
他們何曾能想過人力竟然能把房子建的這麼高?
【8,北盤江大橋。】
【兩億多年前,一系列地殼運動將原本處於汪洋大海之中的貴州擠壓出千溝萬壑,125.8萬座大山在此造化而成。】
【在這十萬大山叢林之中,一座讓老司機都“恐高”的橋已經悄然矗立。】
【它就是——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
【北盤江大橋,大橋全長1341.4米,橋面至谷底的高差達到了驚人的565.4米,相當於大約200層樓的高度,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高橋”!】
天幕之中。
又是一座大橋出現。
然而和港珠澳跨海大橋不同的是。
此橋假設在高山之間。
是一座假設在高空之中的天空之橋!
大秦位面。
贏政已經被後世的這一個又一個基建奇蹟給震懾的無話可說了。
“架在空中的大橋、橫跨大海的大橋、還有百里長的大壩、插入雲霄的高樓......
後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一切又都是如何辦到的?”
贏政內心的疑問越來越多了。
“而這些,竟然還都只是後世的冰山一角。”
“前8個項之後世所謂基建就已經如此驚人。”
“那最後的兩個呢?”
“又該是有多可怕!”
看著天幕中已經快播放到尾聲的影片。
贏政此刻有些期待。
那被天幕放在最後講解的兩項建築。
又將有怎樣的神奇?
很快。
它知道了。
而相比之前的8項基建而言。
最後這兩項。
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利國利民,功在萬代!
天幕中。
只見10da逆天的第九項揭曉!
天幕中。
10da建築的第九項揭曉:【9.南水北調工程。】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都伴隨著對自然資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
【在華夏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南水北調工程無疑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它不僅是龍國水利技術的一次偉大勝利,便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勇氣的集中體現。】
【其影響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南水北調的構想,最早可追溯至上個世紀50年代。】
【那是一個國家百廢待興、水資源分佈極不均衡的時代。】
【北方地區,尤其是華北平原,長期遭受乾旱缺水的困擾,而南方則江河縱橫,水資源相對豐富。】
【如何跨越千山萬水,將南方的水引到北方,成為幾代水利人心中的夢想與使命。】
【然而,夢想的實現從不是一蹴而就。】
【南水北調工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複雜的地形地貌、巨大的地勢差異、敏感的生態環境、嚴格的水質要求以及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
【每一項都是對建設者智慧與勇氣的極限考驗。】天幕中。
第九項工程出爐。
雖然影片中只是簡簡單單的給予了一個標題。以及一段對南水北調的構想藍圖。
但是當看到這。一時間。
無數位面的皇帝們都無比震動!大秦位面。
贏政此時的臉色變得極為嚴肅。“南水北調!”
“後人竟然想要把南方的水調運到北方?”“這如何可能!”
是的。不可能!
這就是贏政的第一想法。南方多雨多水。北方乾旱缺水。後世如此。秦朝也如此!
而作為這偌大國家的掌控者。
贏政也不是沒有想過改變這一現狀。
使得南人不再受澇災之苦、北人不再受旱災之苦。可是如果沒有天神之偉力。
談何改變?可是現在
“將南水19調往北方?後人竟辦成了此事?”贏政有些難以置信。
大漢位面。
劉邦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從天幕中。
他已經隱隱感覺到了後人想要做什麼。而越是知道。
越是能想到。
他就越發的覺得這其中的不可能!“南水北調?”
“這怎麼可能!”
“且不說後世華夏國土之遼闊,南北之間相距何止迢迢千里。”
“就說這南北地勢迥異,極盡複雜之地勢差異,又如何能夠跨越萬水千山,將南水送入北方?”
劉邦寫著不可能。
如果後人做到這一點...這何止稱得上逆天二字!那麼。
到底可能嗎?答案自然是的。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醞釀與籌備,南水北調工程終於在21世紀初正式拉開帷幕。】
【南水北調工程,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其規模之宏大、技術之複雜,令人歎為觀止。】
【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橫跨華夏四大流域,全長約4350公里。】
【該宏大工程如巨龍般橫貫東西,巧妙地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這四大水系緊緊相連,更規劃有三條超長輸水乾線,蔚為壯觀。】
【在建設過程中,龍國工程師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他們創新性地採用了長距離、大流量、低揚程的輸水方式,解決了地形複雜、地勢差異帶來的難題。】
【建立了完善的生態保護和水質監測體系,確保了調水過程中的生態安全和水質安全。】
【應用了先進的自動化控制和資訊化管理技術,實現了對整個工程系統的精準排程和高效管理。】
【這些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不僅推動了我國水利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為全球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東線工程的既定目標是在2008年順利竣工並實現通水。】
【此引水線路巧妙地自揚州周遭的長江分支汲取水源,繼而沿著歷史悠久的京杭大運河悠然北上。】
【途中優雅地繞經山東的微山湖畔,隨後施展“遁地術”悄然穿越黃河之下,歷經千山萬水,終達天津。】
【全線路程長達1155公里,堪稱水利工程的傑作。】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東線工程中,有一段線路‘深藏不露’,位於黃河河床之下的70米處!】
【彷彿一條巨龍潛行於地底,令人歎為觀止!】
【中線工程的既定目標也是在2008年完成。】
【該專案自漢江之畔的丹江口水庫汲取水源,繼而踏上一場橫跨河南、河北的壯闊北行之旅,最終抵達北J,全長達1267公里之遙。】
【為確保這千里送水的壯舉順利進行,工程師們還精心策劃了兩條巨型隧道的建設。】
【這兩條隧道猶如地下巨龍,內徑寬敞至8.5米,長度則足足有7公里,堪稱水利史上的“穿山甲”壯舉。】
【...】
【西線線路取水自於長江的四川境內,調水至黃河上游。】
【它橫跨長江上游的壯麗流域,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最後將清流注入黃河上游以及西北幹早地帶...】
【南水北調工程的成功實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極大地緩解了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自東、中、西三條線路全面建成並部分執行近十年來,累計調水量已超過數百億立方米,相當於為北方輸送了一條黃河的水量!堪比3000個西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