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本莊繁長於播磨境內一路高歌猛進之際,上杉軍本隊已經完成了對石山本願寺、堺町兩地的包圍。
與石山本願寺方面還在爭論是否向上杉家降服相比,堺町的原本準備負隅頑抗向會合眾豪商們倒是在千利休、今井宗久、津田宗及等人的勸說下,最終為了避免繁華的堺町毀於一旦,便選擇向上杉家降服,並填平壕溝、遣散浪人。
之所以堺町方面與先前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是因為他們一方面發現原先稱霸近畿諸國的三好家根本無法與上杉家相抗衡,更無法維持在近畿諸國的霸權;另一方面,與堺町唇齒相依的平野鄉不再選擇支援三好家,以及與堺町會合眾聯手對抗上杉家的侵攻。
平野鄉與堺町的管理模式相近,是由坂上氏的七家庶流來共同管理,即平野七名家(末吉家、平野土橋家、辻花家、成安家、西村家、三上家、平野井上家)。
平野七名家的來頭可不小,家祖是坂上田村麻呂(東漢靈帝曾孫劉阿知後裔,坂上苅田麻呂次子,平安時期名將,實質上的首任徵夷大將軍)的次男坂上廣野的曾孫坂上行松。
作為平野七名家之中,實力較強,且擔任平野七名家筆頭的末吉家從最初的國人領主已轉型成豪商,不再熱衷於攻城略地、上陣拼殺。
不過,就算末吉家以豪商的身份活躍於攝津、和泉兩國,依舊擁有在平野鄉極大的影響力。
曾經,堺町一旦受到攻擊,當地的老弱婦孺就會往東北方的平野鄉逃。反之平野鄉一旦受到攻擊,當地的老弱婦孺就會往堺町逃。
故而,堺町與平野鄉是唇齒相依,榮辱與共。
即便京兆細川家、三好家先後稱霸近畿諸國,也沒有在平野鄉設定代官,反而是默許了平野鄉的自治權,以換得堺町會合眾的支援。
最初,平野七名家是不打算摻和三好家與上杉家爭奪近畿諸國的霸權,對於他們來說近畿諸國完全是城頭變幻大王旗、霸主輪流做。
當朝倉家、淺井家、若狹武田家、伊勢北畠家等位於近畿諸國的有力大名被先後攻滅,以及六角家、仁木家、三好家等有力大名被上杉家重創,還有金吾畠山家、丹後一色家、波多野家、荻野家等大名先後臣從於上杉家後,平野七名家這才意識到上杉家與曾經在近畿諸國稱霸的京兆細川家、三好家不同,絕非為了天下人的虛名,而是打算真真正正的對近畿諸國進行實質的統治,並進行一元化。
為了避免家名斷絕,以及平野鄉遭到兵燹而毀於一旦,以末吉利吉(平野利吉)、土橋九郎右衛門為首的平野七名家很快就達成一致——向上杉家降服。
如此一來,堺町東北方可謂是門戶大開。
加上以千利休、今井宗久、津田宗及等人為首的少數堺町會合眾本就不願意與上杉家交惡,他們早就暗中透過倒向上杉家一方的荒木村重、芥川孫十郎等攝津諸將與上杉家搭上線。
最後,堺町會合眾的豪商們經過再三權衡後還是選擇了妥協。
因為,短時間內的三好家無法重返近畿,再加上越水城在上杉軍本隊的圍攻下已是朝不保夕。就算堺町會合眾能利用超強的財力拉起一支數千人規模的軍勢,以及裝備三千餘挺鐵炮。但這些在兵力雄厚,且裝備著佛郎機炮的上杉軍本隊面前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看的,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繁華的堺町像京都那樣毀於戰火。
隨後,堺町會合眾便派遣小西隆佐(油屋彌九郎)作為使者前往上杉軍本隊本陣所在的芥川山城,與上杉家協商停戰和睦之事。
同時,上杉清定還指認東竹甲清(田中甲清)作為石清水八幡宮(男山八幡宮)別當、石清水田中氏一門總領等職,並讓其更名為田中甲清。
石清水八幡宮位於京都西南方,肩負著平安京王城的鎮護裡鬼門之責,被稱為僅次於伊勢神宮的神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