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的問題是,家族不分產業,誰也不知道這種集權持續多久。
如今老爺子還活著,華炳耀對這些“小動作”還有一些顧忌,在中間盤旋。
可老爺子要是沒了。
華炳輝不能說真的任人宰割,但他的利益真就沒辦法得到保障。
大人還在。
孩子們還能講講道理。
等大人不在了,親兄弟之間不講理、大打出手的案例不勝列舉。
尤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還是利益至上的豪門。
有些事情,比普通家庭更過分。
…
其實關於這些事,華宗延之前親自和華炳耀談過,且就在前不久。
結果顯而易見,沒有談攏。
華炳輝的生意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東南亞的灰產,二是位於澳山的賭場。
如今,華家全部的資產加在一起,估摸著會以萬億美元計起步。
作為東方的洛克菲勒家族,人家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幾十萬億美元的家底,華家發展雖然晚,但投資一直沒有犯過錯誤。
尤其是華炳耀跟個穿越者似的,在石油最值錢的時候搞了一些南海和中東的石油,怎麼著,應該積累了起碼3萬億美元。
假設,華家有3萬億資產。
而華炳輝掌握,或者說掌握過的那部分資產最多2000億美元,不足整個家族資產的十分之一,大概只佔比5%左右。
5%: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而如果假設華家資產是5萬億美元,華炳輝掌握的佔比,更加的少。
不過…
雖說華炳輝的生意,在整個家族資產面前佔比不是很大。
但無論是那些灰產還是賭場,都是華炳耀無法忽略的存在,還是很重視的。
比如說賭場。
論資產數額,在整個華家佔比不大,可現金流能力不可謂不誘人。
近幾十年,華家之所以沒有重金投資科技產業,沒有把銀行做大做強,不是因為華炳耀沒眼光,更不是沒有這個能力。
而是華炳耀掌權後,依舊沿著老爺子的步伐繼續大力投資電力、港口、地產、石油加工、百貨、醫藥等傳統產業。
為的,就是現金流三個字。
如果時間倒退二十年,華炳耀優先金融投資的話,他就是優秀的銀行家、資本家,但能不能掌控獅城,猶未可知。
其實華家的資產裡,賭場不止一家,除了澳山的銀河,獅城還有一家。
但,華炳耀依舊不甘心,或者說不想失去澳山的賭場。
不止是賭場他不願意放手,就連那些灰產創造的美元,他都不想放棄。
如今華炳輝要分家,華炳耀從一開始的沒商量,到如今的可商量,態度已經鬆動,但並不知道給對方什麼資產比較好。
如果是單純給錢的話。
又十分麻煩,且華炳耀也不願意。
所以華宗延和華炳耀之間沒談攏,雙方之間各有心思,很難雙贏。
陳澈之前不是很疑惑嘛。
疑惑華炳輝這個便宜乾爹,為什麼對他那麼好,其實都是被華炳耀逼的。
這些年,無論是東南亞灰產還是澳山的那些產業,華炳耀都已插手。
以前華炳耀不插手,一是顧不上,二是老爺子專門負責這些,他沒有理由。
可老爺子大病一場,華炳耀已經開始逐漸安插自己人進入那些產業。
陳澈有利用價值。
自然要對他好了。
事實證明,陳澈還是挺好用的,他完全適合成為雙方博弈的棋子。
未來女婿的身份,既不遠也不近。
擁有一定的能力,值得雙方重視,可以達成雙方進行遊戲博弈的條件。
可以這麼說,陳澈最後站在那一邊,那就代表最後哪一邊贏了。
單純看這句話,好像陳澈成了舉足輕重多麼重要的人物一樣,其實不然。
就像棋盤裡的某個棋子,可以決定一場輸贏,然而棋子只是棋子。
陳澈在其中很重要,又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一場足球賽、籃球賽裡的“球”,失去他就無法比賽。
不重要的是,如果雙方最後不以足球賽、籃球賽的方式進行博弈、分輸贏的話,那他這個“球”將變得一文不值。
如果有可能的話,陳澈是不願意當那個被人踢來踢去的“球”的。
畢竟球星指的是人,而不是球。
不過危險和機遇並存,陳澈雖然人微言輕是吧,但何嘗不是利用雙方。
兩邊他都得到了好處。
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然而陳澈如今,有當“球”的覺悟,但肯定不是心甘情願被人踢。
這也是為什麼,陳澈要來獅城見老爺子的緣故,他必須為此做一點什麼。
如果說華炳耀是紅隊,華炳輝是藍隊,陳澈是紅藍雙方交鋒的足球,那麼華宗延華老爺子,就是這場比賽的裁判。
陳澈當然要找裁判訴苦、找安慰了。
如今在這個世界上,最希望老爺子長命百歲的,可能是陳澈這個外人。
老爺子是唯一,可以保證紅藍雙方打急眼不去惡意中傷他這顆球的管理人員。
在這方面,老爺子可能當裁判不合格,但在保護他這件事上格外可靠。
沒辦法,誰讓他是秦雅南的球呢。
如今他只是借給了紅藍雙方打比賽,又不是路邊隨便買的一棵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