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便把事情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常升聽了之後,冷笑了一聲:“朱高煦不過一武夫罷了,比起他大哥朱高熾,那可差多了,盡給他大哥當槍使了。”
就他這樣的人還想成為李世民?簡直讓人可發一笑。”
朱允熥強忍著疼痛,笑了笑道:“這事兒也不能全怪朱高煦,好像朱棣是在他的面前說了些什麼,否則,他也不能那麼拼命。”
“當年,李淵為了籠絡李世民,不也說過要把太子之位讓給他嗎?結果怎麼樣呢?還不是不了了之?”
朱允熥手扶著傷口:“可能,這就是做帝王常用的伎倆吧。”
常升就問:“你將來有何打算嗎?”
“我只想種田。”
“什麼?種田?”常升以為自己的耳朵聽錯了,“你一堂堂王爺,就躲在這裡做一名農夫嗎?”
朱允熥站起身來,在草堂裡來回走動:“舅舅,你說錯了,我早已不是什麼王爺了。”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你看到沒有,朝廷三番五次派人來殺你,你若再不反抗,最後,恐怕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常升神情憂慮。
此時,趙靈兒已經做好了幾個菜,端了上來,還有一壺杜康酒:“舅舅說得沒錯,我們必須得反抗,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最近一段時間,已經來了三波人,還不知道以後,還會來多少刺客和軍隊呢?”
朱允熥為常升滿了三杯酒,也給自己滿了三杯:“不管怎麼說,這一次多虧了舅舅你及時趕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外甥敬你!”
常升一口氣把酒都喝乾了,把手一揮:“咱們是一家人,說那些幹什麼?不過,舅舅此次前來,除了帶來了這幾百人馬,還有一些金銀。
如果你想招兵買馬的話,你且全拿去,應該可以夠你湊齊一支千人的騎兵。”
“你哪來那麼多的錢?”朱允熥笑問道。
“咱們做將軍的,不得為自己準備一點嗎?
其實,舅舅並不是一個貪心的人,如果我想貪錢的話,那就遠遠不止這些了。”
應該說,常升說的是實話,以他國公的身份,想貪點錢,那不是太容易了嗎?
朱允熥的目光看著趙靈兒和常升,悠悠地說道:“你們都說錯了,如今,天下大事已定,朱棣已經做了皇帝,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若是抗爭到最後,只會給天下的百姓帶來災難,這不是我想看到的。
我只想在這裡種田,將來改造社會。
難道說你們想讓靖難之役再重演一遍嗎?”
趙靈兒和常升聽了之後,都默默無語。
朱允熥站起身來,在草堂內走來走去,接著說道:“本來咱們大明蒸蒸日上,可是一場靖難之役給咱們大明帶來了多麼深重的災難啊。
老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經濟倒退數十年,死傷的軍兵數以萬計,整個社會十分凋敝。
既然我已經被廢了,被髮配到此處種田,那麼,我就安心地種田,將來,倘若能摸索出一套經驗辦法在全國推廣,提升百姓農作物的產量,增加他們的收入。
那麼,我將是一個對社會、對百姓有貢獻的人。
倘若我再拉起一支隊伍和朝廷對著幹,那麼,這些軍費開支從哪來?
還不得從百姓的頭上搜刮來嗎?
那樣一來,我豈不是加重了他們的災難?”
常升聽了之後,點了點頭:“看來,還是你的格局大,覺悟高啊,舅舅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朱允熥的目光落在了常升的身上。
他發現舅舅已經不再年輕了,鬍鬚也有些花白了,額頭上也長滿了皺紋,臉上的面板顯得有些鬆弛,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
“舅舅,如果你不想入朝為官的話,就把你手下的那些軍士都解散了吧,解甲歸田,做一個安善的良民。”
常什的表情有些猶豫,他沒想到朱允熥給他出這麼一個主意。
因為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解甲歸田,他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名將軍,除了打仗之外,好像別的什麼都不會了。
常升再次端起酒杯,喝下了一杯酒:“既然你想在這裡安心地種田,那麼,舅舅就不打擾你們了。
舅舅給你留一些錢財,然後,再留一些人手幫著你種田。”
聞言,朱允熥卻搖了搖頭:“不用,我們現在在這裡也花不了多少錢,要那些錢也沒用!
另外,人多了,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反而不好!”
常升他執意不要,也拿他沒辦法。
第二天早上。
常升率領著手下的人馬離開了。
趙靈兒看著常升他們離去的背影,不由地問道:“允熥,咱們這樣做,合適嗎?
倘若朝廷再派刺客來刺殺咱們怎麼辦?”
“我料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有刺客來了,咱們就安心地種田好了。”朱允通胸有成竹。
京師。
奉天殿。
朱棣正坐在文案裡閱覽奏章,姚廣孝垂手侍立在一旁。
朱棣看得有些乏了,把手中的奏章放下了。
他抬眼看向姚廣孝:“斯道,聽說你建議太子派人去刺殺朱允熥了?”
“這——,”姚廣孝心裡一驚,沒想到這事兒都讓皇上知道了,他雙掌合十,“阿彌陀佛,貧僧確實和太子說了那麼幾句。”
朱棣手扶著文案,看向姚廣孝,問道:“太子刺殺成功了嗎?”
“沒有!”
朱棣又問道:“還有,朱高煦是不是到蜀地去了?”
“不錯,確有此事。”
“他又去幹什麼了?”
姚廣孝心想這倒好,朱棣是個明白人,什麼事都瞞不過他。
朱棣嘆息了一聲:“朕奪了朱允炆的江山,可能天下有很多人紛紛在背後說朕的壞話,其實,
他們不瞭解朕的苦心。
朕並非為自己,而是為天下的百姓啊。
你看看朱允炆繼承了皇位之後,都幹了哪些事兒。
他除了會拿這些叔叔們開刀之外,就是寵幸齊泰、黃子澄那樣的小人,惑亂朝綱,整個朝廷官員的升降、任免全由他們二人說了算,把整個朝廷內外搞得烏煙瘴氣,朝廷的收入也在逐漸減少,百姓怨聲載道,針對於這種情況,所以,朕才發動了靖難之役,以清君側,朕哪裡是為了自己呢?
朕不管是做燕王也好,還是做皇帝也罷,吃不過三餐,睡不過一榻,
而且,每日要操很多的心,比當初做燕王之時,操心操得更多了。
朕自從做了這皇帝之後,沒有一天清閒的,總是有處理不完的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