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兒卻說:“我卻不這麼認為,我倒是覺得大舅俠肝義膽,疾惡如仇,就是比起當年的公孫敖也絲毫不差。
不過,奇怪的是,我發出去兩隻信鴿,按理說,大舅收到了信,二舅也應該收到了,只是不知二舅為何沒有出現。”
朱允熥笑道:“這就是二舅和大舅的區別了。
二舅性格穩重,他絕不會像大舅那樣魯莽。”
趙靈兒點了點頭:“那你說,他們為何會把你釋放回來,到底是何用意?”
朱允熥站起身來,倒揹著雙手在房間裡來回直溜:“目前,我也想不明白,
一種可能他們查無實據,找不到我和海盜之間勾結的證據,只好把我給放了;
第二種可能,就是科技種田,蜀地開荒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但是,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產量太低,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蜀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水利條件不太好,適合栽種耐旱的作物。
朝廷內外缺少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所以,這個重擔只能落在我的肩上。
朱高熾是個聰明人,他父皇給他下達的旨意,需要開發屬地,他不敢不完成。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朱高熾已經知道了我二舅在屬地一帶活動。
一直以來,二舅給燕軍是帶來了威脅,
因此,朱棣和朱高熾他們都想把他收下,可是,我二舅那個人非常軸。
他是不可能投降朱棣的,這麼一來,怎麼能讓朱高熾放心得下呢?”
聽了朱允熥的分析,趙靈兒覺得他說得有理:“如此說來,最近一段時間咱們最好不要和大舅、二舅聯絡,一旦暴露了目標,那可就麻煩了。”
朱允熥點了點頭:“是這麼個理兒。”
此時有一隻信鴿飛了回來,落在了朱允熥的肩頭上。
那隻信鴿的腿上綁著一封書信。
朱允熥把那封信取下來展開觀看,原來是常升寫來的,大致的意思是說,
靈兒,你不要著急,我們本打算冒充海盜請去營救朱允熥的,卻聽說朱允熥已經被釋放了回來,你們最近種田就好,不要輕舉妄動。
朱允熥把常升的那封信遞給了趙靈兒。
趙靈兒看了之後,不住地點頭稱讚:“看來,你二舅比你大舅穩重多了,而且點子也多。”
朱允熥笑了笑:“他們確實有所不同。”
第二天早上。
朱允熥剛吃完早飯,趙靈兒笑嘻嘻地從外面走了進來,雙手倒背在身後。
朱允熥見她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她要幹些什麼。
趙靈兒說:“我有一個禮物要送給你。”
“什麼禮物?”
只見趙靈兒從身後拿出一根魚竿來,那魚竿是由竹筒做成,可以伸縮,趙靈兒示範給他看。
最近兩日,我看見山腳下有一片竹林,那竹子長得很漂亮,我便砍了幾根,給你做了一根魚竿。
朱允熥把那魚竿接在手裡,仔細觀看,可不是嘛,
他發現這根魚竿雖然算不得做工精細,但是,質感很好,輕重適當,長度伸展開來,有兩丈多長。
趙靈兒接著說:“我又給你找來了釣魚的線和鉤子,我發現就在這座山的後面有一個天然的湖,叫白塔湖。
那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魚,咱們有空可以到那裡去摸魚抓蝦。”
朱允熥心想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他當即拿著一把鐵鍬,到田裡去挖了一些蚯蚓帶著。
“你快去快回,等你釣魚回來咱們煮著吃呢。”
朱文坤也嚷道:“爹,我要吃魚,我要吃蝦!”
朱允熥摸了摸他的腦袋:“那你在家乖著點兒,可不許亂跑。”
“爹,你放心吧,我乖著呢。”
趙靈兒又給他準備了一個魚簍。
朱允熥帶上應用之物便出發了。
他騎上錦衣衛,紀綱留給他的那匹馬走了。
白塔湖。
朱允熥來到那個湖的近前,放眼觀看,哇!這湖也真夠大的,一眼望不到邊。
雖然比不了大海,卻也氣勢磅礴。
微風吹拂,湖光瀲灩,湖水清澈,卻深不見底。
在湖的岸邊,已有數人在此垂釣。
朱允熥在湖邊上找了一塊合適的位置,把帶過來的凳子放在石頭上。
他把魚鉤穿上蚯蚓,甩了下去。
朱允熥把衣服掖了掖,坐在岸邊靜靜地等著魚兒上鉤。
這讓朱允熥想起了古代有兩位非常了不起的釣者:
其一,便是在渭水釣魚的姜子牙;
其二,是在蕭湖湖畔釣魚的韓信。
有那麼一句話,叫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鉤。
據說姜子牙釣魚用的是直鉤,直鉤怎麼能釣上來魚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也有人說,姜子牙在故弄玄虛,其實,他不是在釣魚,他是在釣人吶。
他釣的便是那西歧的周文王。
他故意用直鉤釣魚,從而引起周文王的注意。
這要用後世的觀點來看,叫做自我炒作,自我包裝,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求職方式。
相反,如果姜子牙上竿子去找周文王,向周文王推薦自己的話,恐怕他就成不了後來的姜子牙了。
果然周文王聽說在渭水河畔有一名老者釣魚用的是直鉤,很感興趣,就來找姜子牙攀談。
這麼一來,姜子牙便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
他在周文王的面前滔滔不絕,充分地展露自己的才學和抱負。
果然,周文王和他談了一通,便被他的才學所吸引,有一種相識恨晚的感覺,當即,請他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
韓信在不得志的時候也曾釣過魚。
他釣魚和姜子牙釣魚有所不同。
韓信釣魚那是餓的沒辦法,沒有飯吃。
據說,他在一個朋友家蹭飯,時間久了,朋友的老婆不樂意了。
每天早上天沒亮,韓信還在睡覺,他們兩口子就把飯給吃了,吃完了之後,鍋也給刷了,連洗碗水都沒了,輪到韓信起來的時候,才發現人家已經吃過了。
韓信沒辦法就扛著魚竿到淮水邊來釣魚。
可是,好像他的釣魚技術也不咋的,經常釣的魚不夠吃的,
沒辦法,正好河邊有一位漂母在洗衣服,漂母見他可憐,便賜給他飯吃。
韓信就幫著漂母洗衣服作為回報。
後來,韓信主動投奔項羽,他向項梁和項羽毛遂自薦,但是,人家根本就不拿他當回事兒。
可能是韓信太年輕了吧,韓信的求職之路非常曲折。
他在項羽那裡做了一個執戟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