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難剛成功,朱棣要殺我!

第21章 朱允熥拒絕出山,姚廣孝再獻奇謀〔感謝訂閱支援〕

咱們還有別的很多的事情要做呢,都需要花錢吶,是不是能留點兒?”朱棣面泛難色。

姚廣孝哈哈一笑:“陛下,做大事者不拘小節。

你還記得當年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劉邦使用了什麼策略嗎?”

“哦,他用了什麼辦法?”

“劉邦給了陳平四萬萬錢,讓他去離間項羽和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將。

劉邦從來不過問那些錢財是怎麼用的,

果然在陳平的運作之下,項羽先是對范增起了疑心,那范增已經七十多歲了,他哪裡能受得了那樣的侮辱呢?

他一氣之下,便離開了項羽,返回老家,

他十分氣憤,半道上他背上的毒瘡發作了,死在了途中。

鍾離昩原來是項羽手下的頭等大將,

但是,也架不住陳平忽悠,最終,項羽對他也起了疑心。

鍾離昩無處可去,就投了韓信。

沒想到韓信卻並非鍾離昩所想象的那樣重情重義的人,

韓信知道劉邦在通緝鍾離昩,

他為了討好劉邦,把鍾離昩逼得自殺了,

然後,他把鍾離昩的腦袋送給了劉邦。

沒想到這樣一來,韓信反而引起了劉邦的懷疑。

你看到沒有?這就是金錢的魅力。

如果說花一年國庫的錢能滅了陳祖義,從今以後,免卻了東南沿海一帶的後顧之憂,這難道不值得嗎?”

朱棣聽了之後,冷靜地想了想,一咬牙道:“好吧,這事兒就依你所言,那麼,北元那邊如何退敵?”

“雖然朱高熾去了蜀地,朱高煦不是在京師嗎?

陛下可以下旨,讓朱高煦到北平前去迎敵。

朱高煦勇猛無比,那些北元的將士聽到朱高煦的大名,聞風喪膽。

這就好比當年匈奴人只要聽說了李廣的名字,都避而遠之。

貧僧相信,只要朱高煦到了北平,北平之圍頓解。”

朱棣聽了姚廣孝的這一番話,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不服高人有罪呀!

原本兩件非常棘手的事兒,到了姚廣孝那裡,隻言片語就解決了。

“斯道啊,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下午。

朱高煦的府上。

狗兒當眾宣讀了聖旨,然後對朱高煦說了一句:“你好自為之吧。”

然後,離開了。

朱高煦問韋氏:“父皇讓我返回北平,對抗北元,你看這件事能做嗎?”

韋氏看著自己的丈夫,搖了搖頭:“你這個人頭腦太過簡單,上次,我已經和你說過了,京師才是權力的中樞,

如果你離開了京師,便會被邊緣化了。

而且,北元有數十萬的軍隊,可不是好對付的。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淪陷。

你若丟失了北平,那也是死罪一條。”

朱高煦聽了之後,眨了眨眼睛:“照你這麼說,我不能去北平。”

“那是自然。”

“可是,聖旨已下,我怎麼能違背聖旨呢?”朱高煦感到很是頭疼。

“你就說自己的傷還沒有好,此時不宜出征,請陛下另派他人前去北平。”韋氏給他支招說。

“這……這能合適嗎?”朱高煦有點猶豫。

韋氏十分氣憤:“如果我所說的話你不聽,將來你會有後悔的時候。”

晚上。

皇后的寢宮。

朱棣處理完政務之後,來到了皇后的宮中。

恰巧,吳氏帶著朱瞻基在這裡玩耍。

朱棣把朱瞻基抱在懷裡,逗著他玩兒。

不知道為什麼,每當朱棣看到朱瞻基的時候,心情就會非常舒暢。

看著朱瞻基,就好像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大明。

他對大明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朱棣心裡想著,趁自己有生之年把北元和那些海盜給滅了,將來這孫子做了皇帝,大明就能一帆風順,傳至千秋萬代。

“瞻基呀,你最近都學了哪些功課?”

“老師教了我《論語》。”朱瞻基聲音稚嫩。

“哦,那你背給爺爺聽聽。”

朱瞻基口齒伶俐,記性極好,便開始背了起來:“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背了一大篇。

可是,朱棣聽了之後,卻一皺眉。

為什麼呢?

這讓朱棣想起了當年漢宣帝有一次和太子劉奭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劉奭就主張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漢宣帝當時就發出了感慨,敗我劉姓江山者,必是你這逆子。

朱棣熟讀經史,就拿漢武帝來說吧,他一生就幹了兩件事兒:

一是討伐匈奴,二是加強中央集權。

雖然說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那只是面子工程,

裡子,他施行的還是法家的那一套。

漢武帝是個很會做皇帝的人吶,他既要儒家的面子,也要法家的裡子。

在朱棣年輕的時候,老豬朱把他派到北平去鎮守,對抗北元。

那時候,北平城池破敗不堪,兵馬也只有數千老弱,哪裡能是北元的對手?

他花重金把姚廣孝請出山,果然姚廣孝沒有令他失望,

替他制定了富國強兵的策略,招兵買馬,發展生產,漸漸地積蓄了力量,逐漸站穩了腳跟,反敗為勝。

後來,老朱駕崩了,沒想到他卻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做了皇帝。

可是,朱允炆繼位之後,在齊泰和黃子澄的建議下,大力削藩,矛頭直指北平,朱棣被迫無奈,再一次起兵反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