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難剛成功,朱棣要殺我!

第25章 徐輝祖論得失,常茂劫牢

朱允炆認為燕軍已敗,京師不可無良將。

於是,他下旨把你調回了京師,這麼一來,淮北的何福,平安,孤軍奮戰,被燕軍給打敗了。

當時,如果朱允炆沒把你調回去的話,燕軍就不可能取勝。”朱允熥說。

徐輝祖眼神暗淡:“皇上還是太年輕了,犯下了幾個致命的錯誤。

首先,他沒有聽齊泰的話,齊泰建議他,要削藩的話,必須先除燕王的藩,因為燕王在所有的藩王之中,實力是最強的。

只要把燕王的藩給削了,其他碌碌之輩都不在話下,

他卻聽從了黃子澄錯誤的建議。

黃子澄說,燕王抗擊北元,立有大功,削之無名。

周王和其他藩王在先帝的時候就犯下了很多的過錯,削之有名,

黃子澄認為周王是朱棣的親兄弟,削了周王的藩,也就等於砍去了朱棣的左膀右臂,殊不知這樣一來,打草驚蛇。

朱棣有了充分的準備。

他犯下的第二個錯誤是用人不當,

他任命張昺,謝貴和張信三人前往北平。

張昺為布政使,謝貴和張信為都指揮使司。

他就忘記了張信乃是朱棣的舊部,而且,張信一直不忘舊主,和朱棣的關係非常好。

到了關鍵時刻,張信投降了朱棣,這對於朝廷來說,損失巨大。

第三個致命的錯誤就是他任用那個飯桶李景隆。

李景隆只會誇誇其談和歷史上的趙括,紙上談兵差不了多少。

他哪裡有什麼作戰經驗呢?

可是,朱允炆卻用李景隆替代了耿炳文。

雖然耿炳文年紀大了點兒,但是,畢竟是老將,作戰經驗豐富,老成持重啊。

這是朱允炆最大的錯誤!”

朱允熥聽了,認為徐輝祖說得有道理呀。

“還有,朱允炆不應該把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三人釋放回北平的,如果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人在朱允炆的掌握之中,朱棣就是發動靖難之役,他也要有所顧忌。

朱棣原本有四個兒子,幼子早夭了,那麼,只有這三個兒子,

難道說他能不顧及他這三個兒子的性命嗎?

朱允炆卻天真地聽信了黃子澄的建議,說什麼這樣可以麻痺朱棣,簡直荒唐至極。”

朱允熥雙手抱著胸前,靜靜地聽著。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徐輝祖看得很清楚,本來朱允炆是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他作為帝王,號令天下,征討朱棣名正而言順,沒想到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巴爛。

朱允熥有感而發:“自古以來,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往往會因一人而興,也可能因一人而亡,

倘若朱允炆任命你為主將的話,又怎麼會有此敗呢?”

徐輝祖搖頭苦笑:“你說錯了,他是不會任命我做主將的。”

“為什麼?”朱允熥不由地問道。

“道理很簡單,因為我的姐姐徐妙雲嫁給了朱棣,我與朱棣是親戚關係,

朱允炆怎麼能放心把大軍交到我的手上呢?

他寧願把軍隊交給李景隆,隨他怎麼去敗,他放心!

可是,我就不同了。

那一次,他之所以把我從前線調回來,還不是因為黃子澄等小人在他的面前搬弄是非嗎?

說什麼我的功勞太大了,功高震主,又說什麼倘若我與燕軍聯合,朝廷豈不是要顛覆了?”

朱允熥重重地點了點頭,緩緩道:

“自古以來,都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使用人才的君主。

作為帝王要能容得下他人才行,要能寬容手下那些原文官武將的缺點,要允許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沒有這樣的心胸,是很難駕馭人才的。

就拿戰國時期的魏國來說,魏國是最新崛起的,在魏文侯的治理下,

他重用了翟黃、樂毅、西門豹、子夏和李悝等人,任用李悝實行變法。

使魏國最先強大了起來,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甚至有稱霸中原的趨勢。

可是,到了魏國後期,魏國雖然人才很多,可是君主卻容不了他。

他們是魏國的人才,可是,他們在魏國不但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反而被迫害,

比如說,孫臏乃是軍事奇才,卻受了臏刑。

孫臏在魏國待不下去了,逃到了齊國,卻受到了齊王的重用。

後來,他指揮了馬陵之戰,桂林之戰。

范雎在魏國因為才華出眾遭人妒忌,平白無故被人打斷了肋骨,扔進了茅房,被那些人在他的身上撒尿,受盡了凌辱,差點兒死了。

後來,范雎逃到了秦國,受到了秦王的禮遇和重用。

范雎為秦王提出了遠交進攻的策略,從那以後秦國就有了自己的戰略路線,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致使秦國越來越強大。

商鞅也是如此。

他在魏國得不到重用,也逃到了秦國,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

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秦國才逐漸強大了起來。

如果秦國沒有這些人才,又怎麼可能那麼強大,統一六國呢?

魏國因為流失的人才太多,一代不如一代,最終被秦國所滅。

如果魏王能夠重用那些人才的話,又怎麼可能會是那樣的結局呢?

別的不說,就拿項羽來說也是如此。

項羽的武藝那是沒的說,力能扛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可是,他缺乏使用人才的肚量。

韓信乃軍事奇才,在他的麾下只不過做了一名執戟郎。

韓信曾經對劉邦說過,說項羽把刻好的將印拐角都摸平了,也捨不得發給手下的那些將士。

項羽只有范增一個主要謀士,卻不能用。

范增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足智多謀!

正因為有了范增,項羽始終佔據著上風和主動,

可是,項羽卻中了陳平的離間之計,居然對范增起了疑心。

那老頭子如何能受得了此等侮辱?

他一氣之下離開了項羽,返回老家。

他越想越氣,在途中,背瘡復發,死了。

鍾離昧是項羽手下的頭等大將,

他的功勞和黥布差不了多少。

項羽封黥布為九江王,卻沒有封鍾離昩為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