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末年到永樂初年,蒙古各部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分裂為三部:
兀良哈部遊牧於西遼河、老哈河一帶;
韃靼部遊牧於鄂嫩河、克魯倫河和貝加爾湖以南地區,他們實力非常強悍,經常攻打其他兩部;
瓦剌部則遊牧於科布多河、額爾齊斯河流域,及其以南的準噶爾盆地。
韃靼仍沿用元的國號。
蒙古可汗坤帖木兒親自率軍十萬軍隊日夜不停地攻打北平。
朱高煦雖然勇猛,但是北平城中,只有一萬多兵力,雙方兵力懸殊太多。
就這樣,他和大將朱能已經阻擋了北元數次衝鋒。
朱高煦已經幾天幾夜沒睡了,眼睛熬得通紅,嗓子也啞了。
他親自登上了北城門的城頭。
他對眾將士說:“給我頂住,誰特麼要是掉鏈子,老子先砍了他!”
手下眾軍士見朱高煦發火了,都非常怕他。
朱能對他說:“現在,咱們城中糧食、水源已經斷絕,而且,有很多的將士受傷了,缺少醫藥,
這幾次與北元交戰,死傷了很多的馬匹,有一些老弱的馬,已經被殺了充飢。
現在也缺少很多戰馬。”
朱高煦聽了,也很犯愁:“這事兒我已經寫信送往京師了,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訊息。”
朱能聽了十分憂慮:“如果再這樣下去,用不了數日,恐怕就會激起兵變,到那時,就麻煩了。”
朱高煦也感到問題很嚴重,但是,他也是束手無策。
就在這時,有軍士跑來向他稟報說:“南城門發現了一支人馬。”
朱高煦十分緊張,問道:“大約有多少人馬?”
“看上去有1000來人。”
“你看清楚旗號了嗎?是敵還是友?”
“這倒沒有看清楚。”
朱高煦對朱能說:“你在這裡守著,我去看看。”
“二公子,小心啊。”
“嗯,放心吧!縱然是一千敵軍我也不懼!”
朱高煦單槍匹馬來到了南城門。
他登上城頭,手扶著垛口,向下觀看。
只見在隊伍的前面有三匹馬,馬背上端坐著三個人,正是朱允熥、常茂和常升。
朱高煦一見常升,眼珠子都紅了。
上一次,他去刺殺朱允熥,一個不留神,被常升射了一箭,射中了他的手腕,
他的傷到現在都沒有痊癒,每到下雨天,傷口還隱隱作痛。
沒想到常升竟然送上門來了。
他站在城頭之上,用箭瞄準了常升,不容分說,就是一箭。
弓拉如滿月,箭去似流星,眨眼間,那箭就到了。
“二舅,小心!”朱允熥喊了一聲。
常茂眼尖,也看見了。
他用手裡的獨腳娃娃槊把那一支鵰翎箭給撥開了。
“朱高煦,你個王八蛋,你犯什麼病了?
我們是來幫你守城的!”常茂罵道。
“你敢罵我?”朱高煦冷笑了一聲,“你們少要來誆我,你當我不知道嗎?朱允熥吳王的身份已經被廢,他被髮配到蜀地種田,你們兄弟二人都是在逃的犯人,朝廷正在通緝你們,你們竟然敢到這裡來撒野。
看我今日把你們全部抓住。”
朱允熥急得一揮手,連忙向他解釋:“兄弟,你不要誤會,我們真是來幫你的。”
“你給我閉嘴,誰是你兄弟?”朱高煦就好似一頭猛虎似的,從城頭上下來了,把城門開啟,
單槍匹馬從裡面就衝了出來。
常茂一看,對朱允熥和常升說:“你們看到沒有,這小子真特麼不知好歹,不講理,他這不是欺負人嗎?
難道我怕他不成?
看我先教訓教訓他。”
常茂十分惱火,一催馬,舞起了獨腳娃娃槊迎戰朱高煦。
朱允熥見此情形,知道想勸也勸不住了,
他也想看看他們二人的武藝到底怎麼樣。
常茂和朱高煦也沒什麼好說的,兩個人便在南城門下鬥了起來。
朱高煦號稱小霸王,自比項羽,力能扛鼎,自從出戰以來,從未有過敗績。
常茂號稱無敵大將,常勝將軍,征戰沙場多年,也是罕有對手。
這二人真是上山虎遇上了下山虎,雲中龍遇上了霧中龍,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朱高煦手裡一杆霸王槍神出鬼沒,令人防不勝防不勝防。
常茂的獨腳娃娃槊重量很沉,招數驚奇,打法獨特。
一般人遇上了他,要不了三個回合,便被他揍趴下。
朱高煦心中怨恨常升,他把這火都發在了常茂的身上,心想我先把你給拍扁了,常升就會上來了。
怎麼說,你也上了幾歲年紀。
朱高煦二十二歲,血氣方剛,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氣。
常茂心想我平時在朱允熥的面前吹得烏丟的,今天是頭一仗,得打出彩來,否則,不是讓他和常升小看了嗎?
再說了,常升手下還有上千的騎兵都在盯著呢。
常茂想到此處,抖擻精神,使了一招力劈華山,
他將那獨腳娃娃槊高高地舉過頭頂,一下子砸向朱高煦的腦袋,
朱高煦大怒,暗忖你可真夠狠毒的,上來就是殺招。
他並未閃躲,而是把手裡的霸王槍來了一個舉火燒天式,把大槍橫起,向上一架,硬是接了常茂一招。
耳廓中,只聽“咣噹”一聲響,兩件兵器撞擊在一起,火星子四濺。
朱高煦只覺得兩臂發麻,虎口發脹,霸王槍差點撒了手。
常茂也被震得向後倒退了幾步,才穩住了身形。
常茂心想,這小子果然有把子力氣,怪不得他這麼囂張呢,看來我還得小心著點兒。
兩個人一會兒面對面地交戰,一會兒向著同一個方向奔跑。
兵器撞擊聲不絕於耳。
兩邊的將士也看得呆了,雙方的將士各自為各自的將軍吶喊助威。
朱允熥看在眼裡,也是不住地稱讚,朱高煦果然名不虛傳,常茂更是神勇無敵,就算是當年的項羽、呂布重生也未必是他們的對手。
這二人要是聯起手來的話,真是天下無敵呀。
就在這時,有一匹馬飛奔而來,馬背上端坐著一名傳旨官,口中高聲喊道:“不要打了,聖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