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村的蟹苗和蝦苗,已經全部投放下去,長勢喜人。
西山村的有機蔬菜大棚,也已經搭建完畢,一批蔬菜,馬上就要上市。
桃花塢的水蜜.桃樹,完成了高位嫁接,明年就能結出高品質的果實。
竹溪村的竹筍加工廠,和黃泥崗的黃姜種植基地,也都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中。
整個陽州周邊的農村,都因為紅旗村的帶動,而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方成看到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這比他個人賺多少錢,都要讓他感到滿足。
這天,方成正在辦公室裡,聽取李銘關於合作社進度的彙報。
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卻找上了門。
來人,是陽州本地一家老牌食品廠,陽州食品廠的廠長,劉建軍。
劉建軍五十多歲,一臉的愁容,頭髮都白了一大半。
他身後的陽州食品廠,曾經是陽州的明星企業,家喻戶曉。
他們生產的“陽帆”牌餅乾,醬菜,和各種糕點,是幾代陽州人共同的記憶。
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外來品牌的衝擊。
這家老國企,漸漸地沒落了。
裝置老化,思想僵化,產品幾十年不變。
如今,已經到了連工人工資都快發不出來的地步。
劉建軍作為廠長,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
他今天來找方成,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之下,最後的掙扎。
他想來紅旗村,取取經,看看這個新興的鄉鎮企業,到底有什麼魔力。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想求方成,拉他們陽州食品廠一把。
“方董,久仰大名,冒昧來訪,還請不要見怪。”
劉建軍一見到方成,姿態就放得很低。
他知道,自己現在,已經沒有了國企廠長的架子。
在方成這個新時代的商業鉅子面前,他只是一個落魄的求助者。
方成看著眼前這個滿臉滄桑的老廠長,心中也是頗為感慨。
他小時候,也吃過陽帆牌的餅乾,那味道,至今還記得。
對於陽州食品廠的沒落,他也感到有些惋셔。
“劉廠長,您太客氣了,快請坐。”
“我們紅旗村,也是陽州的企業,您能來我們這裡指導工作,我們歡迎還來不及。”
方成親自給劉建軍倒了杯茶。
劉建軍受寵若驚,連忙站起身。
“方董,可不敢當,指導談不上,我是來學習,來求助的。”
劉建軍嘆了口氣,把陽州食品廠的困境,一五一十地,都跟方成說了。
言語之間,充滿了無奈和心酸。
“方董,我們廠裡,現在還有三百多號老工人,他們都是為廠子奉獻了一輩子的人。”
“現在,廠子不行了,他們連退休金都快沒著落了。”
“我這個當廠長的,真是愧對他們。”
“我今天來,就是想厚著臉皮,求求您。”
“您看看,能不能給我們指條明路,或者,跟我們廠子,搞點合作。”
“只要能讓廠子活下去,讓工人們有口飯吃,我劉建軍,給您當牛做馬都行。”
劉建軍說著,眼眶都紅了。
一個五十多歲的漢子,在方成面前,幾近落淚。
李銘在一旁聽著,也有些動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