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趕海人,怎麼就不小心重生了?

第82章 滿載而歸

銷量節節攀升,供不應求。

“訂單農業”模式,也順利推行。

“紅旗農產品產業聯盟”的各個村莊,都按照紅旗村的標準,積極組織生產。

田間地頭,一片繁忙興旺的景象。

村民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方成決定,啟動紅旗村新廠區的二期擴建工程。

同時,他也開始在市區,物色合適的地點,籌建紅旗村的第一個市區分廠和物流中心。

他要將紅旗村的產業鏈,進一步延伸,打造一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閉環。

就在紅旗村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市裡傳來了一個新的訊息。

市政府為了響應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號召,也為了進一步提升本市農產品加工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決定組織一個由政府官員,企業家代表,和行業專家組成的考察團。

前往南方几個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沿海發達城市,學習取經。

考察的內容,包括先進的生產技術,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經驗,成功的品牌營銷案例,以及創新的產業發展模式等等。

方成作為陽州市優秀青年企業家的代表,和農業產業化領域的標杆人物,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這個訊息,讓方成眼前一亮。

他知道,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要想讓紅旗村和“海味天成”品牌,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就必須走出去,開闊眼界,學習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

南方沿海城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那裡有太多值得學習和思考的東西。

這次考察,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貴的機會。

“建業叔,胡村長,清妍,這次市裡組織的南方考察,我準備去一趟。”

“我不在的這段時間,村裡和廠裡的事情,就要拜託你們多費心了。”

方成將考察的事情,向村裡的核心骨幹作了通報。

胡英毅大手一揮:“成子,你放心去吧!村裡有我們呢!”

“出去多看看,多學學,把好經驗帶回來,咱們紅旗村才能發展得更快!”

方建業也說道:“是啊,成子,你現在是我們紅旗村的頂樑柱,也是我們陽州市的門面。”

“多出去走走,長長見識,對你,對我們村,都有好處。”

丁清妍雖然有些不捨,但更多的是支援和期待。

“方成哥,你這次出去,一定要多注意身體。”

“我們會把家裡和廠裡都打理好,等你滿載而歸。”

她知道,方成每一次的遠行,都會帶回來新的驚喜和機遇。

考察團很快就組建完畢,由一位主管農業的副市長親自帶隊。

成員包括了市農業局,經委,供銷總社等部門的領導。

以及市內幾家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負責人。

當然,還有像方成這樣,雖然企業規模不算最大,但發展勢頭迅猛,極具代表性的新興企業家。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