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的速度很快。
接到錄取通知書後的一個小時,一張由周朝奮親筆書寫的大紅喜報,再次貼在了大門口,與之前那張彙報成績的喜報並肩而立。
熱烈慶祝我校師生李登峰、關國慶考取燕京大學經濟系,青華大學建築系。特別祝賀李登峰同志榮獲東海省文科考試第一名。
周朝奮不聽別人勸阻,親自踩著梯子將這張大紅喜報牢牢地貼在牆上。
這還不算完,老頭站在喜報前,久久不願離開,他抬頭看著兩張並列的喜報,自言自語道:“教育的春天終於來了,我們的好日子也到了。”
******
革安革維會。
蘇萬成正在召開班子會議,研究討論的就是有工作的考上了大學的考生工資發放問題。
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既然你已經考上大學了,再由原單位支付給你工資,對那些還在工作的職工來說不公平,也有人提出,不管你考沒考上大學,你都是原單位的人,大學畢業後必須回原單位上班,不然會造成人心浮動,不利於革命生產。
“如果這些大學生畢業之後,另攀高枝,那麼其他人勢必會效仿,到時候人人都去參加高考,革命工作誰來幹,所以我說就應該制定一項政策,這些大學生畢業後必須回原單位。”
蘇萬成笑了,“同志們的心情我能理解,擔憂也是很正常的,但是這種說法完全沒道理嘛,我打個比方,比如說某工廠的工人考上了醫學院,你讓他畢業之後不當醫生再回工廠,這不是浪費人才嘛,那高考的意義何在?同志們,我建議大家把眼光放長遠一點,要用全域性的視野來考慮問題,有人考上大學離開了這個單位,但是同樣也會有大學畢業生進入到這個單位,這一進一出也不吃虧嗎?”
就在大家熱烈討論的時候,田敏章飛快的從外面走了進來,湊到蘇萬成耳邊,“主任,好訊息,剛從省招考辦那裡得到訊息。這次高考咱們革安一共有四個人考取了燕京和青華大學,特別是一中的李登峰同志,以三百九十一分的好成績考取了東海省文科第一名。”
蘇萬成一聽喜上眉梢,用力的一拍桌子,“同志們,聽到沒有,這說明咱們革安的教育工作沒有落下,有四名同志考上了燕京和青華。”
眾位常委開始鼓掌。革安的教育出了好成績,他們也臉上有光。
“同志們,咱們進行革命工作最缺的是什麼?人才呀!中央為什麼要恢復高考?還不就是為了儘快的培養出大量優秀的人才參與到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來。剛才同志們的發言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認為不管有什麼樣的問題和困難,都要以培養人才為先,我還是堅持我之前的意見,有工作的考生由原單位支援工資,總不能讓這些人才在讀大學期間出現生活困難的情況吧?”
既然蘇萬成如此堅持,再加上革安出了這麼好的成績,眾位常委也沒有異議了,一致舉手透過了這項提議。
一出會議室,蘇萬成馬上把革安教委主任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讓他詳細的彙報了一下高考情況。
教委主任孫向陽美滋滋的彙報道:“蘇主任,今天是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到革安,青華和燕京大學的是最早的,其他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會慢一些,但也會陸陸續續到達。這次咱們革安出了四個考上燕京和青華的考生,分別是一中的李登峰,關國慶,八中的鄭小娟以及海縣高中的魏濤,排名全省第三,尤其是李登峰同志,是咱們東海文科的第一名,關國慶同學是東海理科的第四名,替咱們革安教育爭了光。”彙報完基本情況,孫向陽還不忘拍了蘇萬成的馬屁,“這些成績都是在蘇主任的支援下取得的,蘇主任上任之後大力支援教育,不然絕不會出這麼好的成績。”
蘇萬成想了想,“老孫,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全力重視教育,我覺得咱們革安不能光用嘴說,要落在實處。”
孫向陽眼睛一亮,“蘇主任,你的意思是?”
“我覺得咱們革安應該敢為天下先,對這四名考取燕京和青華大學的同志和同學們進行物質獎勵,都說重視教育,怎麼重視?讓這些考上大學的優秀考生沒有後顧之憂才是真的重視,同時也會激勵後來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