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說話。
張思遠一邊看一邊小聲咕噥:“這意思就是——讓你退居幕後,把系統交出來,讓他們拿去轉手整合。”
“你繼續當招牌,他們來當玩家。”
段涵希拎起那杯沒衝完的泡麵,直接倒進垃圾桶:“他們不是買系統。”
“他們是想買個技術壟斷的保險。”
張思遠翻到郵件後面那段——
“系統邏輯我們不干涉,但希望未來在面向全球醫藥平臺對接時,銘創團隊可配合麥索作為統一技術介面輸出方。”
她冷笑一聲:“你看這句話——‘統一技術介面輸出方’,他們是打算連我們口音都打包成他們發音。”
她沒猶豫,直接把那封郵件複製了一份,發到了蕭銘宇郵箱。
然後自己轉身去調系統更新計劃。
十分鐘後,蕭銘宇進來了,沒帶檔案,也沒帶人。
就一張列印出來的麥索收購函,走到她辦公桌前,啪地往她鍵盤上放。
“你怎麼看?”
段涵希頭都沒抬:“你覺得呢?”
“我覺得他們這是想用錢收走我們未來三十年。”
“他們不是真的想合作,他們是看見我們要進國際標準了,急了。”
“他們怕我們成為行業新話語權。”
段涵希翻出一頁國內系統部署圖:“我們還在佈局醫院,他們已經在準備寫規則了。”
“你還真沒低估他們。”
“他們是真的想買下我們,把我們打包放進他們的釋出會上當背景圖。”
“然後把他們那套老系統披個‘龍國研發’的殼,再拿去歐洲市場講故事。”
蕭銘宇想了想,拿起那張收購函,扯了個角。
“那你說,咱們怎麼回?”
“別回。”
“你不想當眾撕他們?”
“他們不是值撕的物件。”
“那你打算?”
“直接在官網掛出拒絕函。”
“你寫?”
“我已經寫好了。”
段涵希在操作面板上點了一下,一行草稿浮現:
【銘創醫療感謝各方關注,火種系統為自主研發核心結構,不參與非對等性商業收購,我們不出售邏輯,也不租借標準。】
【銘創系統開發團隊認為,技術主權優先於資本整合。】
【我們不退場,我們只寫未來。】
張思遠在旁邊眼睛都亮了:“姐,這話能進金句TOP10。”
“你這不是回應,是開火。”
“他們敢收購,你就敢把報價拉出來讓全網看。”
“他們那點面子,怕是掛不住。”
段涵希把草稿一提交,蕭銘宇直接安排團隊轉官方微博。
一分鐘後,官方發文:
【我們不對系統出售,我們只對資料負責。】
【謝謝麥索,我們不合作。】
底下評論區三秒爆炸。
【她不是不賣,她是懶得報價】
【你拿錢買邏輯,人家拿邏輯定義你】
【麥索這次是高價打了自己臉】
第二天,財經版頭條刷出標題:
【銘創拒絕麥索30億美金收購方案,稱“不出售邏輯”】
同一天,TechCrunch、矽谷時報、東亞財經都轉了這條訊息。
一箇中州民營醫療科技公司,拒絕了全球最大的醫療巨頭,拒絕得乾淨利落,還把拒絕信變成了話術模板。
媒體人都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