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
【她一句話懟掉了對方一條融資線,這才是實打實的主角操作。】
而在銘創七層的系統控制室,段涵希依舊沒關電腦。
她把謝雲昕那套授權模擬結構徹底標記成廢棄模板,備註只寫了一句話:
【該結構引用路徑為偽鏈,不再接受任何授權合作請求。傳播者,自負。】
早上六點,財經頻道上線了一檔新欄目,名字叫《商業光年》。
第一期請了五個嘉賓,背景各不相同:傳統企業繼承人、人工智慧初創代表、資本操盤手,還有一個熱搜製造機的嘴炮網紅,打著“科技界觀察員”的名頭。
這場節目原本沒人當回事。
直到其中一個環節,主持人突然丟擲一個問題:“你們覺得,科技企業的掌控者,如果被配偶全面干預核心業務,是利還是弊?”
臺下一片沉默。
其中那嘴炮網紅最先開口:“我覺得不合適。尤其像某些企業,女方是技術主導,男方成了‘輔助型人物’。”
“長期這樣下去,團隊會迷失方向,技術和商業割裂,最終連投資人都不知道聽誰的。”
主持人順水推舟:“你是在說銘創?”
他聳了聳肩:“我沒說名字啊。但就算說了,也不是我第一個提的。”
隨後,又有人補刀:“現在輿論老喜歡把這種女人放到神壇上,其實搞不好最後全變成‘權力夫妻檔’,和當年影視圈那種‘一家兩口捧一個劇本’沒差。”
“科技公司一旦開始靠感情維問,那就離解體不遠了。”
節目播出當天清晨八點,片段被剪成短影片在全平臺刷屏。
評論區迅速被帶了節奏:
【一個女人控整個公司?聽著就不靠譜】
【蕭銘宇怕不是退居二線當保姆了】
【企業家成了家庭主夫,行業還有希望嗎?】
但網路上的話題還沒刷滿十個小時,現實已經給了回應。
中午十二點整,銘創旗下子平臺“零號推演組”官宣了一項全新技術開放協議。
釋出頁一開頭就是一段文字:“該模組由段涵希全程主導,研發週期十六週,參與測試超千人,整合近三年最高穩定邏輯。”
資料被一層一層拉出來。
包括測試響應率、智慧配比演算法、動態連結容錯率、異常反饋壓縮時間。
每一項,都是業內天花板級的成果。
到了最後一頁,開發者署名只有兩個字:段涵希。
沒加任何花哨的詞,沒有任何“團隊致謝”。
直接就是她一個人幹完。
那條釋出頁剛掛出去,財經頻道的評論區就淪陷了。
有人開始扒節目裡那張嘴炮的歷史賬號,發現他兩年前在一個“科技創業營”專案裡寫過一篇軟文,還在微博自誇“我人生第一個系統模組,是仿照銘創設計的”。
記錄圖一出,所有“技術男權派”自動閉嘴。
一下午,推送就像機關槍一樣打出來。
全網第一次集體意識到——段涵希不是“女程式設計師”,不是“商業夫妻輔助者”,而是真正在往整個行業底層翻修的人。
而此時的銘創內部,技術五組已經連續十小時在跑她寫的新版排程邏輯,反饋只有一句話:“沒得黑。”
系統壓力測試一遍一遍過,每次都比前版提高至少6%的效率。
就連原本最挑剔的測試組工程師,也私下說:“她那套介面,就是把人逼到最底線也挑不出錯。”
蕭銘宇從辦公室下樓的時候,張思遠正守在五組外面。
“哥,你看外面現在那些評論,都把你寫成掛名董事了。”
“我本來就沒怎麼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