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重臣已按品階在殿中恭候。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姜承肆身著龍袍,在參拜聲中走到皇位前。
他沒急著坐下,而是從前向後掃視著。
視線略過一排排朝臣。
從前端鬚髮盡白的老臣,到後端年歲尚輕的新晉之臣,皆是拱手而跪,面露恭謹。
跪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曾是天下讀書人中的翹楚,殿試的前三甲。
他從前當太子時,也曾見過其中一部分人意氣風發要為民請命的樣子。
可如今,這殿中還有多少人依舊存著那股清廉勁兒呢?
他看不出,卻也猜得到。
這般掃視片刻後,姜承肆不鹹不淡的說了句平身。
“諸卿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黃為善在一旁吊著嗓子,音色由尖銳轉而綿長。
“啟奏皇上,臣有本。”
話音剛落,一位站在第二排位置上的老臣邁步出班,從袖中拿出提前寫好的奏摺宣讀。
這位正是朝中正二品戶部尚書李敬文,最擅長說些囫圇話,惹他生厭。
姜承肆點頭示意。
只是聽著聽著,皺起眉頭。
“國庫連三千擔糧食都拿不出來?”
“你這戶部尚書是怎麼當的。”
李敬文在這兒聲情並茂的讀了半天,其實想說的就倆字兒。
哭窮。
姜承肆昨日才下旨重新發放賑災糧,由欽差送去江南。
如今他的戶部尚書卻同他哭窮。
這賬對不上。
聞言,李敬文立刻壓低了身子,但回的話依舊是不卑不亢。
“回皇上,國庫確是緊缺,莫說三千擔糧食,便是……便是一千擔也難湊出。”
“臣昨日連夜查證了賬冊。”
“近年來,國庫向外的每筆開銷都在冊,絕無疏漏。”
“還請皇上過目。”
一旁負責傳遞的小太監接過賬冊後,快步遞了上去。
黃為善將拂塵別在腰間,立刻接過賬冊,雙手呈上。
賬冊外的封頁已經泛黃,看樣子已經有些年頭了,不似作假。
寂靜到只有呼吸聲的金鑾殿內,響起一陣突兀的翻閱聲。
李尚書屏息等待著。
宮內各殿修繕,一千兩銀子。
養兵供給,五萬兩銀子及上萬擔糧草。
各宮衣物置辦……
果真如李敬文所言,每筆銀子都有出處,找不出什麼有紕漏的地方。
直到看到俸祿支出這行時,姜承肆在心底默唸了出來,每年五萬輛銀子。
這項支出,於歷朝歷代而言都是必要的開支。
但若按著眼下國庫的存餘,恐怕用不了幾年,他這個皇上連朝臣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姜承肆冷哼一聲,將帳冊合上。
穩了穩情緒後,他看向殿中跪著的戶部尚書。
“起來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