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坐在龍椅之上,下方有楊林、楊素、伍建章、高熲等重臣。
簡單掃了一眼,楊堅並未遮掩,他直入主題道:
“前些天,北平府送來的戰報,諸位愛卿應當都有所耳聞。那紅海乃突厥大將,如今喪身於北平府,損失兵馬十餘萬。
以突厥國力,一下折損這麼多人,絕非短時間能夠恢復元氣。
自北朝以來,突厥時常犯我邊境,掠我子民,朕登基之初,曾發兵進攻突厥,但因局勢所迫,終究未盡全功。
此戰之後,邊境也算安穩了一段時間,讓我大隋得以休養生息。
但近年來,突厥一方越發放肆,達頭可汗兼統東西突厥,實力日漸強盛,野心勃勃,犯我州郡。
這次在北平府便是如此,若非羅藝老成持重,有所防範,恐怕北平府失陷,無數百姓都要深受其害。”
楊堅言語之中,不免有些唏噓,一轉眼他登基便有二十多年了。
前方高熲聽得楊堅之言,很快明白了這位大隋至尊的心思,拱手道:
“陛下所言極是,外族犯我之心不死,昔日突厥內亂,分為南北,自是無力對我大隋用兵,但如今已是不同。
那達頭可汗不容小覷,成為東西突厥共主,令突厥野心日盛。
想要令邊境穩固,百姓無憂,怕是免不了一戰。”
在高熲開口後,伍建章也是鏗鏘有力道:
“陛下若要出兵,老臣雖然年邁,卻也願意為我大隋出生入死。”
楊素、楊林也紛紛請命。
他們都是大隋名將,立下過赫赫功勳,誰也不甘落於人後。
楊堅並未貿然決斷,他擺了擺手,說道:
“誰人領兵,此事暫且不提,朕召見爾等,是為了商議,接下來該如何打,從何處打,才能真正重創突厥,解決隱患。”
楊堅沒有說滅亡突厥的事情,以大隋的國力,擊敗突厥或許不難,但要將之覆滅,還是要看運氣。
北漠疆域遼闊,突厥居無定所,如果他們真想跑,楊堅也沒辦法。
所以,他提出的戰略目標只是重創突厥,讓邊境能夠安穩下來。
眾人聞言,皆是面露思索之色。
高熲率先提出自己的想法:
“突厥地域廣闊,若要重創突厥,只是一路進攻,定然難以奏效。
以微臣之見,應當兵分三路,靈武郡一軍,馬邑郡一軍。
再調遣羅藝從北平府出兵,在東方對突厥形成包夾之勢,斷絕突厥退路。
只要能夠消滅達頭可汗,我們便可扶持一名新的突厥可汗,以此保證邊境安穩,也免卻治理偏遠之地的麻煩。”
聽著高熲直言,楊堅若有所思。
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太多人在意北漠的土地。草原是遊牧文明的根基,卻無法發展農耕,想要治理,實在太耗時耗力了。
自古以來,多是扶持代理人,管理偏遠地方,維持統治穩定。
沒有猶豫太久,楊堅頷首道:
“玄成所言有理,只是應當扶持何人,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