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必勝!”
眾人齊聲呼喊,熱血沸騰,突厥的王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密密麻麻的突厥大軍,朝著北平府軍殺去,大戰就此開啟了。
——
“放箭!”
敵軍雖眾,卻不至於讓羅藝方寸大亂。
朝廷派出了三路大軍,此刻都朝突厥王帳匯合,這意味著,如今三路大軍距離不會太遠,可以在短時間趕來支援。
只要羅藝帶領北平府軍,在這裡堅守個兩三日,一切尚未可知。
所以,放棄是不可能的,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勝負如何。
“咻!咻!”
隨著羅藝下令,軍中弓箭手朝著殺來敵軍放箭,箭矢飛出如雨,在箭雨籠罩下,不少突厥士卒當場倒下。
但這還不夠。
軍中弓箭有限,可敵軍之眾難以估量。
等到敵軍靠近,弓箭也發揮不出作用了,這注定是一場苦戰。
“成兒,接下來為父要坐鎮中軍,排程大軍防守。便將燕雲十八騎交由你統領,待敵軍殺近,你再領兵往敵軍薄弱處強攻。”
這燕雲十八騎,原本是當年隨羅藝征戰沙場的十八名老部下,皆是武藝高強,戰功赫赫之輩。
但如今,燕雲十八騎自然不止十八人,已經被羅藝擴充為一萬八千名精騎,乃是北平府中精銳中的精銳。
這支精騎是羅藝的底牌,但事已至此,面臨生死之境,羅藝自然猶豫不得,直接將燕雲十八騎交給羅成了。
此刻大軍被困,除了需要抵禦敵軍攻勢,也得常識性突破。如此攻防兼備,才能儘可能減輕壓力,拖延時間。
而羅成年輕,雖然實力不弱,但要讓他統籌大軍,那確實是為難人了。
是以羅藝做出決斷,自己留下指揮兵馬,讓羅成領兵衝鋒。
聽到羅藝的安排,羅成沒有多想,他馬上拱手答應道:
“孩兒領命!”
人總是會成長的,經歷多場戰鬥之後,如今的羅成成熟了許多。雖然他的容貌改變不了,但內心卻不再青澀。
他很清楚這個任務的重要性,關係到北平府十萬大軍的存亡。雖然壓力不小,但羅成可不是膽小怕事之輩。
看著羅成堅定的目光,羅藝不由得鬆了口氣。他們父子齊心,難道還怕了這突厥狗賊不成?
很快,羅成點起兵馬,伺機而動。
等到突厥大軍靠近,想要衝擊北平府弓箭手陣地時,羅成終於有了反應,他手中的五鉤神飛亮銀槍默然舉起。
那鋒利槍尖指向前方,喝道:
“燕雲十八騎聽令,隨我殺敵!”
“殺!殺!殺!”
這燕雲十八騎,也是久經沙場的精銳,能夠加入到這支軍隊中,便是對他們實力的證明。
羅成一馬當先,直接殺了出去,衝入突厥大軍之中。那長槍挑動橫掃,敵軍無一合之敵,被他輕易擊落馬下。
後方燕雲十八騎追上,好似銳不可當的長矛,要將突厥一方鑿穿。
可羅成和燕雲十八騎再驍勇,想要衝破突厥三十萬大軍談何容易。
突厥也不是傻子,這一戰他們有備而來。當察覺羅成等人來勢洶洶,便是立馬聚集過來,呈包夾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羅成自然不能再戀戰了。哪怕是燕雲十八騎,一旦陷入重圍腹背受敵,也毫無勝算。
如果是在大的包圍圈內,他們還有撤退轉圜的餘地,不至於被迫死戰。
雙方你來我往,各顯手段。
但毫無疑問,突厥一方有著絕對的人數優勢,以及戰場主動權,隨著時間推移,北平府軍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
戰場無比激烈,到處都是屍體,不只是突厥一方,還有北平府將士。
哪怕燕雲十八騎,在跟著羅成衝鋒的過程中,也避免不了傷亡。
而且,往來衝殺之下,他們的體力不斷衰減,狀態也越來越差。
——
中路軍往東而來。
楊林的心情有些急切,如今已確定達頭可汗不在王帳,驗證了單進的猜測。
時間緊迫,若是無法及時趕到戰場,結局難以預料。恐怕羅藝率領的北平府軍就要全軍覆沒了。
雖說楊林和羅藝,乃是結義兄弟,但這反而是次要的。真正讓他看重的,是十萬戍守邊境的精銳,不能倒在這裡。
對楊林而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維護大隋的利益為前提。
自然不能看著羅藝被伏視若無睹。
單進在馬背之上,確定方向沒有問題。
他還是有些擔心的。
雖然單進並不知北平府軍具體情況,但他相信,先前一戰後,羅藝應當不會再把羅成留在燕山城了。
不管怎麼說,他和羅成相識一場,也算經歷過同生共死的朋友。
單進可不希望羅成出事。
而在大軍行進過程中,兩騎快馬疾馳而至,其中一人身上的裝束,竟然是楊林派去傳信的親兵,身後跟著個北平府士卒。
二人很快來到楊林面前。
看著手下親兵,楊林沉聲說道:
“本王的急信送到了嗎,現在情況如何?”
親兵連忙拱手道:
“啟稟王爺,卑職剛把急信送到,北平王便察覺到異常,下令兵馬戒備。
而後埋伏的突厥大軍殺出,北平王便是令人隨卑職前來求援。”
聽到這番話,楊林可算鬆了口氣,羅藝撞見突厥大軍是壞訊息,但他有所警惕,並未被突襲成功,這是好訊息。
否則落入陷阱之中,被達頭可汗埋伏得逞,就算羅藝麾下精銳,也撐不了多久,根本等不到楊林的支援。
念及此處,楊林不禁發出一聲感慨:
“幸好羅藝有所防範,以他的能力,配合北平府精銳之士,應當能夠堅持一段時間。
傳本王之令,兵馬不歇,全速趕往戰場,絕不能讓突厥奸計得逞。”
楊林目光凜凜,戰意勃發。
他知道,這既是北平府軍的危機,也是大隋重創突厥,一舉而竟全功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