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歌曲的許秋異常興奮,也足夠拼命,結果就是這首《那些年》只用了不到兩週就錄製和製作完成。
“唱的沒問題,後期製作也可以,可以發給馬文斌了。”
得蘇默這位正主最終認可後,不論是孫依萱還是許秋都鬆了一口氣。
至於馬文斌,根本不懂音樂,或者說壓根就不想懂,事實從一開始就他就只想著藉助“肖邦”這名字來增加電影熱度和流量。
這不,剛收到歌曲的馬文斌,當即就聯合華娛傳媒對外公佈:肖邦新歌以及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主題曲,由歌手許秋演唱。
許秋是誰?
聽到這個陌生名字,很多人腦中瞬間冒出一個大大問號。
不過萬能網友很快就扒出了他資料:許秋,二十四歲,去年魔都音樂學院流行音樂演唱系畢業生。
純新人?
肖邦第三首歌,竟然選擇了一個沒有出道的純新人來演唱?
還是位男歌手?
接著,某知名大V直接曝出內幕訊息:
馬文斌邀請肖邦為自己電影寫主題曲,壓根就沒出錢,直接用票房分成作為報酬。
馬文斌是何人?
那是華國影壇有名的“爛片之王”。
這傢伙除了拍爛片外,唯一讓人能記住的,就是經常幫資本去捧那些飯圈味很重的流量小鮮肉。
這訊息一出,立馬就有不少聰明人分析出了整件事情來龍去脈:
某天,“爛片之王”馬文斌得到一個爛劇本,好不容易靠著幾位不知名十八線新人拍完後,發現電影宣傳方面沒有任何流量和噱頭。
於是便瞄上了肖邦這位當下最火的天才作曲人。
偏偏這位作曲人要價很貴,無奈馬文斌經過一通忽悠後,成功說服對方接受用票房分成作為報酬的方案。
結果肖邦回去以後,意識到自己被這老傢伙騙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從自己庫存中找了首不咋地歌曲將馬文斌打發掉。
恰巧這時又遇上了急需捧新人的華娛傳媒,於是三方一拍即合。
馬文斌出爛片分成,肖邦出爛歌,華語傳媒出爛人。
三爛結合到一起,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這一說法很快便得到不少人認可,原因很簡單:
真正好歌誰會捨得給新人糟蹋?找個一線歌手不香嗎?
真正好電影誰會捨得拿票房分成當報酬?那不得虧死?
真正好劇本又豈會輪到馬文斌這個“爛片之王”?隨便找個導演不比他強?
但很快又有人反駁了這個理論,原因很簡單:之前《遇見》沒上線時,你們也是這麼說的,結果害得全網歌迷差點被丁勝利那廝團滅。
如今還想讓我們來第二遍?
再者,透過前兩首完全可以看出,肖邦是一位對自己作品有高要求的作曲人,不會輕易拿一首垃圾去糊弄聽眾和歌迷。
這部分人最後結論也很簡單,那就是華國電影界一直有個說法,叫:自古爛片出神曲。
馬文斌的電影一定是爛的,但肖邦的新歌絕對值得一聽,哪怕專門買張電影票去聽歌也不虧。
一時間這兩派人在網際網路各大社交平臺爭論不休,各說各有理。
“不會真的有人因為一首電影主題曲就買票走進電影院吧?”
“我和男朋友正準備這麼幹,之前看《愛情左右》時,大結局那首《遇見》把我感動不要不要的。”
“樓上的,《愛情左右》導演林光雄,那可是香江愛情文藝片之王呀!馬文斌雖然也是王,是爛片之王,兩者作品沒有任何可比性。”
“我想說這位肖邦糊塗呀!竟然同意馬文斌電影的票房分成?按照馬文斌之前那些爛片傳統,一週後能不被院線下架的,就算是奇蹟了。”
“肖邦,聽我一句勸,電影圈水太深,你把握不住,以後還是乖乖收錢來的實在,千萬別再玩什麼票房分成了。”
“心疼肖邦三秒鐘,名聲被人拿來當噱頭宣傳電影。”
“……”
鵬城,嘉皇公司總部。
總經理徐文慶正雙目正聚精會神盯著面前電腦。
“沒想到馬文斌竟然能忽悠到肖邦,估計對方也是個沒有多少經歷的年輕人。”
看到自己心心念唸作曲人,這麼容易就被馬文斌這傢伙給忽悠了,覺得非常可惜。
都說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如今肖邦幾乎就是徐文慶的白月光。
“哐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