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也是說這是往年的事情了。
我實話告訴你們兩人了,我們村子張火家的研究出一年一畝地能夠收上兩次穀子的方法,並且只需要用一次糧種播種。
今年我們村子家家戶戶都收了兩次收成,產量比往年要多出近二分之一出來了。
現在我們村子家家戶戶都不缺糧,等以後我們村子還會更富裕的。
這事情,也只有我們村子才知道,你們先別外傳出去,知道嗎?”劉杏花說到最後,她壓低了聲音道。
李天星之所以不讓村民把再生稻的播種方法傳出去,是因為她需要拿再生稻的辦法當做一道籌碼。
“這怎麼可能?”劉大和劉二兄弟兩人一聽,一臉的不可置信之色。
“我們可是親兄妹,我會騙你們不成。
聽我,回頭就把桂花村的田地賣掉。
再來張家村開闢荒地。”劉杏花很是自信得意道。
劉大和劉二兩人在劉杏花再三保證和確定下,他們兄弟兩人一商量,這就立馬回桂花村賣田地去。
第二日又託桂花村的村長去衙門把他們兄弟兩人的戶籍給分開,徹底分家。
隨著張家村圍村建了城牆、今年瘟疫沒有波及到張家村,他們張家村一個人都沒有死,還有土匪來襲,張家村不僅僅平安無事,還抓獲了百來個土匪,立了大功。
這一件件的事情,讓張家村聲名遠播。
不僅僅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前來張家村圍觀城牆之外,連鎮上和縣上的百姓也有人前來。
前來看看張家村的奇蹟,都想親眼目睹這座小村莊是如何在逆境中崛起,成為一方平安樂土的。
這些日子,張家村人來人往,張家村的村民另外還宣揚了一波,他們村子明年二月一會開闢市集,到時候歡迎他們前來擺攤。
並且告訴眾人,每月一、十、二十、三十四天,張家村都會開闢市集。
隨著劉大、劉二兄弟兩人落戶到張家村後,後面陸陸續續的又有二十來戶人家落戶在張家村了。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很快進入寒冬,來到十一月了。
.........。
“今年這個時候,喊我去縣上衙門,這是有什麼事情嗎?”這日,張里正接到衙役傳信,讓自己明日去縣上衙門。
張里正知道這個事情後,他眉頭微微一皺,心中頓時有了不好的預感。
往年請自己去縣上衙門,可都沒有好事情。
“叫你去縣上,不會是提收稅的事情吧?還是再生稻的事情傳出去了。”旁邊的朱氏有些緊張的問道。
“應該不是這個事情,我已經叮囑了村民,要是誰敢把再生稻的事情傳了出去,就逐出咱們村子。
我想誰也不敢把這個事情往外傳的。”張里正搖了搖頭道。
“爹,不會是要徵什麼役了吧?”張木在旁邊也聽出了幾分端倪了,他一臉的擔憂之色。
“你這孩子說的是什麼話呢?菩薩保佑,小孩子家家的亂說話,壞的不靈好的靈,菩薩保佑。”朱氏一聽,瞪了一眼她家老大,口中唸叨著菩薩保佑了起來。
張木被他娘這一瞪,有些訕訕的不敢說話了。
“明兒我上縣上就知道了。老大,你隨我一塊去。”
第二日,張里正父子兩人匆匆吃完早食之後,便急匆匆的往縣上趕去。
等他們父子兩人來到縣上後,縣上行人稀少不說,還行色匆匆,不知道是被瘟疫鬧了大半年還是怎麼著,連街邊的商販也少了許多,往日熱鬧非凡的市集如今顯得格外冷清。
瘟疫也過去了不短的時間,現在連縣上都沒有恢復往日的熱鬧,這讓張里正心中暗自嘀咕,這光景與往日大不相同,莫非又發生了什麼大事?
他們直奔縣衙而去,一路上只見幾個衙役神色嚴峻地在街頭巡邏。
到了縣衙門口,只見大門緊閉,只有兩個差役守門。
張里正上前說明來意,差役也沒有多說、多問什麼,直接帶著張里正往一間正廳走去。
正廳之內,來人不少,張里正一看,大多數是一個個村子的里正。
基本上平安鎮各個村子的里正到齊了,另外其他鎮上的里正也來了不少了,大家或低聲交談,或沉默不語,氣氛中透著一絲凝重。
張里正見此後,他心中不好的預感越發的強烈了起來。
往年,聚集這麼多村子的里正前來,還是幾年前,朝廷要徵兵役,下派徵兵役的名額。
此番又聚集他們這麼多里正,估摸著差不多就是要徵役了。
“張里正,這邊來。”
“邱里正,白里正、吳里正你們倒是來得早。
可打聽到什麼有用的訊息了沒有?”張里正聽到有人喊自己後,他見桂花村、吳江村、白楊村三村的里正聚在一塊後,他連忙上前,笑著壓低了聲音問道。
桂花村、吳江村、白楊村本來就是平安鎮旗下的村子,又距離他們張家村不遠,所以他們幾個村子的里正往日也有來往,互相交流一下資訊什麼的。
“沒有打聽到什麼訊息,有人使了些錢給衙役,那衙役都沒敢收錢,口風緊的很。”白里正愁著一張臉道。
“這麼說來,要有大事情發生了?”張里正一聽,面色一凝。
“咱們這麼多里正聚在一塊,還是上次要徵兵的時候吧?
這次不會又要徵兵役可吧?”邱里正想到這兒後,也苦著一張臉,心中擔心害怕不已。
“十之八九,就算不是徵兵役,也是其他不好的事情了。”
其他幾人一聽,頓時也都面露憂色,他們幾個互相看了看後,默默無言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