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村市集,以後每逢五、十五、二十五開集,逢年過節加場次的話,另行通知,諸位千萬別錯過。”
“張家村市集,以後每逢五、十五、二十五開集,逢年過節加場次的話,另行通知,諸位千萬別錯過。”
“張家村市集,以後每逢五、十五、二十五開集,逢年過節加場次的話,另行通知,諸位千萬別錯過。”
等開集有好一會兒的功夫後,有巡邏隊的隊員敲響銅鑼,一路走到市集盡頭,大聲宣佈張家村開集的日期,好讓眾人知曉。
並且重要的事情,還大聲的宣佈了三次,每隔半個時辰就再敲一次銅鑼,重複宣告,確保訊息能傳遍市集的每一個角落。
市集開集的高峰期一般都是在清晨到午時三刻的時間段,這個時間內,買賣的東西最多,人流也是最大的,等到了午時初,人流便會慢慢減少,因為這個時間點,正好要回家做飯吃或者路途遙遠,得趕回去。
等到午時末的時候,來擺攤的全部離去了。
“今日可真累,比訓練、巡邏城牆還要累的。”等人離去之後,張留安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道。
“今日都辛苦了,等我們熟悉了事物就能夠輕鬆下來了。
李先生今日收上多少錢上了呢?”張里正見村子開集很順利又很成功後,他一臉的笑容問道。
“今日擺攤一共有一百六十五個攤位,其中三文錢的攤位一共一百個,收了三百文錢,兩文錢的攤位六十五個,收了一百三十文錢,合計一塊收了四百三十文。”李先生檢視賬本,彙報今日所得。
“很好,一個月開集三次,一次能夠收上四百三十文錢上來,一個月下來,小賺一兩銀子了。”周里正聽到這個數字後,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我覺得咱還可以砌一條市集出來,今天來人不少,一條市集都太擁擠了,以後會更多,擺攤的人也會更多。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這條市集後面,再開闢一條,這樣一來,可以容納更多的人之外,我們還可以收取更多的攤位費用。
再在兩條市集後面,建上五間鋪子,看看有沒有人擺攤賣些小吃什麼的。
當然,這個費用的話相應得提高。”這時,張魯提出擴建的想法。
“擴建可以,別看著擴建地方大了,指不定巡邏隊的隊員能更好的管理市集,畢竟沒有這麼擁擠,幹起事情來,也更加得心應手。”張留安第一個贊同。
“其實開市集收取攤位費只是小打小鬧。
要是和鎮上一樣,每日有鋪子、小吃攤擺攤,那才是財源滾滾而來。”李天星眼中精光一閃的道。
這麼一來,每日都有攤位費入賬,還可以吸引外商客,促進村子經濟發展,隨著時間慢慢推移之後,或許他們張家村形成一鎮或是一縣之地了。
“有這麼一日嗎?萬一真有鋪子入駐我們村子,這鋪子怎麼弄?怎麼收費?”眾人一聽,神色一震的齊刷刷望向李天星。
“目前是沒有這個可能,先做好一月三次市集再說,慢慢發展,把名氣宣揚出去再說了。”李天星衝他們擺了擺手,示意先別想這麼多。
“我們聽張火家的幹事情就行了,慢慢發展,以後有無限可能的。”張里正深吸了一口氣道。
........。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在下一次開集之日,張魯帶著村民再次修建了一條市集,攤位從一百個擴建到兩百個。
除此之外,兩條市集的尾後,各修建了五個大型攤位。
這十個大型攤位是給賣麵食等小吃攤位租借用,並且還是長期租借,按照月來算錢,價錢自然也不是散攤價錢比的了。
後續真有商鋪入駐,長期開設,市集尾後的攤位還能夠修建一下,變成一個個小巧而精緻的店鋪,進一步豐富市集的功能與多樣性。
第二次開集,依舊吸引了不少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前來趕集、擺攤、買賣。
人雖然不少,但是兩百個攤位並未全部站滿,甚至還比不上第一次擺攤的人多。
只有一百三十個攤位被佔用了。
張留安和張魯他們看著焦急,李天星倒是很淡定。
因為市集才剛剛起步,需要時間來逐漸積累人氣和口碑。
加上時間、天氣等因素,也會影響市集的人流。
只要他們持續努力,不斷改進市集的管理和服務,吸引更多的商販和顧客只是時間問題。
再說了,他們才開集,就能夠吸引這麼多人來,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開始了。
隨著時間慢慢來到三月後,張家村更是忙碌了起來。
這個時間本來就是插秧的時候,全村不僅僅要忙著插秧。
現在天氣逐漸回暖了起來,去年定下落戶在張家村的村民,開始陸陸續續要在村裡頭建房住進來。
村子組建了十支四十人建房的隊伍,可以支援十戶人家同時建房,現在村子裡頭熱鬧的很,到處都洋溢著勃勃生機與歡聲笑語。
這日,李天星家中。
“娘,里正爺爺讓我和老二、老三三個下一趟其他村子去。
說是告訴其他村子村民如何侍弄再生稻的事情。”這日吃晚飯的時候,張火和李天星道。
“會有多少人下其他村子去?去多少日?有沒有工錢的?”李天星聞言,她心中一動的問道。
早先張里正把如何栽種再生稻的事情,讓李先生寫成摺子上交給縣令爺了,原本她以為這個事情要緩一緩,看這個架勢,應該是縣令爺想要親眼所見再生稻之事,拿村子做實驗了。
“除了我們兄弟三個之外,咱村子另外還有四五十人被安排去了平安縣其他村子的。
去多少日沒有說,工錢的話,二十文錢一天,包吃一餐。”張火回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