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43章 天外有天(別買42章 沒過審)

回到新的宿舍後,裴瑜脫下被汗浸溼的衣服,換上乾淨的校服,將溼衣服晾在陽臺的衣架上,然後開始收拾書包。

她先是把課本和筆記本放進主隔層,突然想起什麼,轉身從床頭櫃上拿起隨身聽,塞進了書包側袋,這是鮑蓉昨天送給她的禮物。

安娜坐在自己的床上,眨著湛藍的眼睛,好奇地看著她的動作,忍不住問:“上課還要帶隨身聽?老師不會說你聽歌影響學習嗎?”

裴瑜邊整理書包邊說:“這就是用來學習的。它有錄音功能,我昨晚錄了幾套高考英語真題的音訊進去,想讓大家早讀和課間多聽聽。”

安娜躍躍欲試,從床上跳下來:“嘿,也許我可以幫忙!”

她快步走到自己的櫃子前,拿出一個同款隨身聽,“鮑蓉姐姐也送了我一個,我可以用它錄一些英語對話,一起帶到班上去,幫助你們適應一下德意志和法蘭西人的英語口音。”

“英語又不是隻有英美人才說,它是一種國際語言。”說到這裡,安娜她皺了皺鼻子,“不過,最難聽懂的是印度和日本口音的英語。”

裴瑜哭笑不得:“謝謝你的好意,安娜。暫時還是不需要啦,你的口音對同學們來說可能太難了,他們現在忙著高考,沒有精力學習更多……時間不早了,我們應該去教室了。”

安娜有點遺憾:“好吧,不過你也快高考了,他們明明是你的競爭對手,你還努力找機會去幫助他們,你人真好,我很開心能有你這樣的朋友。”

裴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這事她沒法跟安娜解釋。

點亮了系統中的【教學相長】詞條之後,她發現每教會一個同學,她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就會自動加深一層,就像知識在她腦海中不斷被淬鍊提純一樣,還能賺到系統獎勵的提問額度和經驗值。

自從昨天教同學們透過乒乓球和撲克牌提高計算速度之後,系統的經驗值又漲了一大截,系統等級眼看著馬上就要升級成LV2了,並且收穫了更多系統提問額度。

更讓裴瑜在意的是系統商店裡新解鎖的奧賽資料。她用積攢的提問額度兌換了幾份往屆IMO金牌選手的解題思路分析,為月底即將去參加的奧賽冬令營做準備,這些資料現在正安靜地躺在她的知識庫空間裡。

就算沒有系統,裴瑜也從沒把京海一中裡的這群同學當成競爭對手。

只有跟她水平相當、高考總分可能排在她前面的人,才有資格叫競爭對手,整個京海一中都找不出這樣的人來。

裴瑜現在的競爭對手們,在各自的高中也處於“無敵是多麼寂寞”的狀態,那些人此刻大概也正埋首題海,就等著月底去南開大學參加數學競賽冬令營了。

想到終於能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裴瑜心裡十分激動。

去年秋天,華國數學會剛剛收到國際數學聯盟的正式邀請函,獲准參加1986年在波蘭華沙舉辦的第2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

這是華國首次參與這項國際頂級中學生數學賽事,整個數學界都為之振奮又忐忑,一切都還是摸著石頭過河。

華國隊的首次亮相併不順利。1985年,由兩名隊員組成的代表團遠赴芬蘭赫爾辛基參加第26屆IMO,最終僅獲得1枚銅牌。

這個結果讓國內數學界意識到,必須建立系統的選拔和培訓機制。

這個月底裴瑜要去參加的冬令營,就是選拔IMO參賽選手的第一次正規嘗試,承辦人要從中選拔出成績最好的幾個人,組成參加今年IMO的國家集訓隊。

負責選拔工作的人,現在對IMO金牌想都不敢想,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國家隊六個人裡能有四個拿獎,最好能出一個銀牌。

他們不會知道,1990年夏天,華國作為東道主,在燕京舉辦了第31屆IMO,並拿了個總分第一。這場勝利徹底改變了華國數學競賽的地位,各地重點中學紛紛成立“奧數班”。

參加競賽的國家隊成員們一時間風光無限,名字變得家喻戶曉,收到的家長來信能裝滿幾大麻袋,都是諮詢如何培養孩子學奧數的,連大領導都親自接見了他們。

那陣子各大報紙天天在頭版報道IMO,全國人民都在熱議這事,奧數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飛速躥升。

此後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裡,華國在IMO賽場上所向披靡,成為獲得總分第一最多的國家。

透過冬令營選拔IMO選手的傳統,後來一直保留著,就是時間改了幾次,從第29屆開始改到12月,第32屆又提前到11月,名字也改成了“華國數學奧林匹克”,簡稱CMO,未來將培養出如韋東奕、惲之瑋等一批世界級的數學人才。

華國CMO奧賽的大名,裴瑜上輩子就如雷貫耳,這是全國最頂尖的數學競賽,能進國家隊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奧數題能把人的智商逼到極限,在各種解題限制條件下,給中學生做的奧數題都可以難住不少大學教授。

原清華數學系的王殿軍教授曾對媒體說過,女兒的奧數題他也不會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裴瑜不敢對數學奧賽掉以輕心。

她是自信,不是自大。

裴瑜走出宿舍樓,察覺到安娜一直跟著自己,奇怪地回頭問:“安娜,你怎麼跟我走這條路?留學生不是該去國際部那邊上課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