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5章 強大的六邊形戰士

爸爸更是在原主出生前,前往邊疆地區蹉跎一世,連大學都沒得上,成為當時裴氏家族的後輩裡學歷最低的人,現在只能把希望放在自己的兩個女兒身上。

原主看懂了長輩們的遭遇,愈發覺得,樹挪死,人挪活,只有學好英語,真正走出去,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才能重新過上“上流階層”的生活,才能讓裴氏家族再次偉大,才能被人高看一眼,不敢輕易冒犯她。

普通話沾上了一點邊疆口音無所謂,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語能力全方位提升到母語水平。

最好以後出了國,讓人聽不出她是從華國大陸的土壤裡土生土長出來的孩子,而是誤以為她和裴家已經逃出去的分支一樣,是個早已舉家遠渡重洋,吃麵包、喝牛奶長大,永遠不用為一點風吹草動而惶惶不可終日的ABC女華裔。

在這樣對提升英語能力幾近偏執的努力下,裴瑜上輩子講英語的口音都不如原主優雅地道。

穿越到原主身上後,裴瑜也繼承了原主夜以繼日鍛煉出的對英語發音的肌肉記憶。

可是,原主的英語只不過是個花架子,發音語調好,一旦認真做題起來,她的單詞量不夠用,語法和介詞的固定搭配有錯誤。

相比之下,裴瑜上輩子的優勢在於,她為了在考研英語成績上降維打擊其他競爭對手,特地去做完並認真總結了GMAT、託福、雅思的真題,針對英文學術文獻的閱讀理解能力更強。

系統的知識庫裡有數不清的英文文獻,這些光靠原主優雅精緻的英倫腔調是沒有辦法化為己用的,總是依賴系統的輔助閱讀功能也不是個辦法。

比如,一個小學生和一個大學生,有了系統的輔助翻譯和總結之後,雖然都能看懂英文論文,但是兩者對論文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不可一概而論。

數學方面,裴瑜上輩子考研,衝擊北大金融科技專業,是需要考數學二這門科目的,考察的內容具體包括高等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這三大塊知識。

同樣,為了降維打擊其他競爭對手,以及防止命題人抽風考超綱題,裴瑜是按照難度更高的數學一科目來備考的。

從湯家鳳《1600題》、李永樂《660題》、張宇《1000題》這類習題集,到《合工大超越與共創系列》、李林《6+4》套卷、張宇《8+4套》等最新模擬卷,再到《普林斯頓微積分讀本》、《現代分析基礎》這種經典數學教材,都已經被她生啃下來悉數拆之入腹了。

現在的她已經變得無比強大,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遠遠超出80年代的高中同班同學。

開什麼玩笑,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的難度差距擺在那呢。

除了極少數的數學天才以外,普通高中學生和裴瑜的數學能力完全沒有可比性。

總的來看,裴瑜除了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撿起來重新理解一遍,再複習一下知識庫裡的資料以外,幾乎不需要做其他準備,就能成為一個全方位多維度發展的超強六邊形戰士,在高考中碾壓她的競爭對手,強到有些欺負人了。

其實系統的金手指大小是已經是被限制過了的。

裴瑜暗戳戳搜尋過今年的高考原題,最終一無所獲。

似乎系統的設計者,或者系統自身(她也不清楚繫結自己的這個系統是否已經產生了自我意識)覺得提前透題勝之不武,故不予支援。

接下來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裴瑜並不想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刷高做題的熟練度上。

能考上北大就已經足夠了,她對狀元、榜眼這類的響亮的名頭沒有特殊偏好,能拿到最好,沒有也無所謂。

備考以外的絕大多數時間,裴瑜更樂意發揮自己的教學能力,到處逮野生同學、老師、校長、工人、幹部……逮誰教誰,四處刷分,看看能不能解鎖系統的新玩法。

她可是死過一回的人了,再加上系統模擬那次,算起來都死兩回了。這麼一想,還有什麼好怕的?沒理由不能過得更瀟灑隨性一些。

除了考上北大的夢想以外,更多的野望在她的心裡像野草一樣肆意生長。

她想留下點自己存在過的印記,真正影響這個世界,把世界一點點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