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14章 投稿

趙老師繼續說:“我爸以前在《京海世界文學》上發表過翻譯稿,全文20萬字,再加上幾萬字的批判文章,直接拿到了2800元稿費。裴瑜,你也加油。”

“2800元?!”班裡出現一片驚呼。

2800元的稿費,相當於普通工人兩三年的工資。現在京海市的一斤白菜價格還不到3分錢一斤,這筆錢夠趙老師全家吃一輩子的白菜了。

“嗯,我爸媽用了1300多元,找人弄了工業票,買了臺14寸的彩電。同學們想看電視的話可以來我家。”

趙老師家沒有滿足於白菜,而是好好奢侈了一把,買了一臺市面上緊俏的14寸的彩色電視機。

就算這樣奢侈,她父親的稿費還剩下一大半,可見這個年代的稿費之高。

李招娣忍不住問:“裴瑜姐,你準備寫多少字啊?”

“不至於寫到20萬字,”裴瑜笑了笑,“報紙上也塞不下那麼大篇幅,我先寫個幾千字試試水,賺點零花錢改善伙食就夠了。”

“幾千字就能賺不少了吧?”

“這篇文章要是發表了,我一定要把當天的報紙買下來做剪報收藏。寫得太好了。”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剛才公開質疑裴瑜成績的林夕,雖然拉不下臉上前來問裴瑜問題,但是也忍不住站在人群外圍,假裝整理書包,實則豎起耳朵聽著大家的討論,眼神複雜地看著被眾星捧月的裴瑜。

考上大學對他們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京海市第一中學是市裡最好的中學,放眼全國來看,高考錄取率也十分靠前。但即便是在京海一中,能考上重點本科院校的學生數量也寥寥無幾。

能就讀於京海一中的學生,不是家庭背景好,有組織幹部、高階工人、高階知識分子方面的關係,就是自身素質特別優秀,很有可能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即使家庭成分差,也能被校長拍板破格錄取。

京海一中學子憑藉著家庭關係的觸手,或者自身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鼻子嗅覺更靈敏,紛紛聞到了整個社會對個人學歷越來越重視的風氣變化。

備戰高考時,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有目的性,削尖了腦袋也要搭上學歷這輛時代的快車,方便未來更好地運用家庭關係,或者發揮自身所長。

裴瑜超越滿分的英語成績,還有甚至打破了校記錄的政治成績,實在是讓他們目眩神迷,恨不得以身代之。

某些人還在暗暗希望裴瑜偏科,只會做政治、英語這類的文科題,數理化成績越低越好,給她的總分拖點後腿,綜合排名不至於排到他們的前面去。

林夕心中對裴瑜的嫉恨遠大於羨慕,內心充滿從此可能失去趙老師專屬優待的恐慌。

中午吃飯的時候,林夕還在反覆回憶裴瑜是怎麼寫英語作文的,仔細比對自己的英語作文差在哪裡。是自己用詞不夠精準嗎?句式不夠多樣嗎?邏輯層次不夠清晰嗎?

林夕很難從裴瑜寫的作文中總結出一個萬能模版來,裴瑜的文字渾然天成,完全駕馭了英語思維,能用最自然的表達傳遞思想,就像你無法挑剔一個美利堅人說母語時的語法選擇,或許她的詞彙不是最高階的,但那份流暢與靈氣絕對真實,讓人不自覺地被她縝密的思路和地道的表達所征服。

裴瑜都沒有林夕那麼在乎自己的分班考試成績。

對裴瑜來說,分班的結果無關緊要,不管是被分到慢班還是快班,都不會影響她透過今年5月份的預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