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240章 金錢觀

俗話說得好,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當李衛華願意給出非社會平均工資,並且將這個數額提高到數倍的時候,合作投資的吸引力就大大增加了。

如果不是系統把她的提問額度扣成了負數,裴瑜並不介意直接拿著別人的本金在金融市場上翻雲覆雨,可惜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老老實實從實業開始起步。

慈善不是有錢人隨便捐點錢那麼簡單,光靠個人力量,就算你腰纏萬貫,能幫到的人也非常有限。

比如裴瑜想資助貧困學生,單靠個人名義去做,最多就是資助幾十個孩子影響力很有限。但要是換個思路,以油田的名義設立一個專門的教育基金,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公眾對油田附屬企業的信任度更高,大家會覺得這是個正規、可持續的專案,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施捨。這樣一來,能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

很多慈善專案不是給錢就完事的,需要長期投入和系統規劃。就拿建希望小學來說吧,這可不是簡單地出錢蓋棟教學樓那麼簡單。學校建好後,還要考慮師資配備、課程設定、日常維護等一系列問題。

在這方面,油田就有天然優勢。油田大院裡本來就有完整的教育系統,有自己的學校和家屬區,可以很方便地調動相關資源。

比如直接從油田子弟學校抽調有經驗的老師去支教,或者請後勤部門負責校舍維護。這種運作模式,比個人單打獨鬥要高效得多,也能確保公益專案長期穩定地執行下去。

聽完裴瑜想利用油田做慈善的想法之後,李衛華表面維持著笑容,心裡卻非常不認可這種價值觀念,對裴瑜的想法和規劃更是嗤之以鼻。

李衛華在心裡暗暗搖頭,慈善是這麼容易做的嗎?那些打著慈善旗號,最後不了了之、甚至變了質的專案他見得多了。

到底是年輕啊……你一個還沒畢業的大一學生,賺到錢的第一個想法是當慈善家、實現人生價值?等你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就知道錢不是這麼花的了。

胥志強安靜地站在一旁,聽著裴瑜侃侃而談,心裡也覺得自己是個俗人,完全跟不上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思維高度。

身為銀行從業者,每天經手成千上萬的資金流轉,胥志強當然知道錢是什麼東西,那不過是一紙契約,一種信用憑證。只有當它流動起來,履行交易契約的時候,才真正具有意義。

在銀行裡待久了的人,多少都會思考一些關於貨幣的哲學問題。“人為什麼要賺錢?”“賺來的錢該怎麼用?”

胥志強知道標準答案:錢只是工具,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能夠冷靜看待金錢的人,才是真正掌控金錢的主人;而那些被金錢牽著鼻子走的,不過是金錢的奴隸罷了。

道理人人都懂,可放眼全球幾十億人口,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

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為錢奔波,淪為金錢的奴隸。只有極少數人能建立起相對健康的金錢觀。

而像裴瑜這樣,年紀輕輕就能把金錢看得如此透徹的,更是鳳毛麟角中的佼佼者。

胥志強望著裴瑜侃侃而談的側臉,內心湧起一股敬佩。

在裴瑜眼裡,金錢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理想的工具,財富不是終點,而是創造價值的起點。

這樣的境界,胥志強自問還遠遠達不到。

李衛華聽完裴瑜的一番話,苦笑道:“裴小姐,感情上,我是更想和您合作了,您這人品、這格局,真讓人佩服!但是我尋求投資機會,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我們哪有您這麼高的覺悟啊。”

他指著桌上的鈔票說:“這50萬,是我們全廠職工的血汗錢。我就想著能跟您學學,在金融市場上分一杯羹。您要是不願意帶我們玩原油期貨,那我們這些粗人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