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油田這一片兒,提起李衛華的大名,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最近幾年,這位老哥在油田圈子裡可是個響噹噹的“撿漏大王”。
油田附近的老少爺們兒都知道李衛華的本事,他有一雙火眼金睛,膽子又大得出奇,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見他騎著那輛破三輪車在油田周邊轉悠,從別人看不上的“廢油井”裡淘出石油來。
今天一早,李衛華像往常一樣,端著茶缸子,一邊吸溜著熱茶,一邊翻看剛送到的《勝利日報》。突然就聽“啪”的一聲響,他猛地一拍大腿,把旁邊打盹的老貓給嚇醒了。
“裴瑜這丫頭片子,老天爺也太偏心眼了吧?這簡直就是端著金飯碗追著她餵飯啊!”
李衛華這一嗓子驚動了屋外的人。鄰居老張頭探進腦袋問:“老李,大清早的嚷嚷啥呢?又有能拿下的廢油井啦?”
李衛華把報紙抖得嘩嘩響:“廢油井算啥?你快來看,這報紙上登的,那個叫裴瑜的小姑娘,在東京炒什麼原油期貨,一天內賺的錢,比我折騰一個月廢油田掙得還多!”
他這麼激動不是沒道理的。今天的《勝利日報》用整整一個版面報道了裴瑜的投資事蹟。
這個還在北大唸書的女大學生才不到二十歲,估計連油田長啥樣都沒見過,卻只靠著一部電話、一個顯示屏,人在東京,動動嘴皮子下下單,就從紐約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貨裡賺到了上百萬日元。
都是做石油生意的,差距怎麼那麼大?根據報紙上詳細報道的資料,李衛華仔細一算,裴瑜在電話前動動嘴皮子、買漲買跌賺的錢,比他這個在油田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老油條冒著巨大風險、費盡千辛萬苦承包“廢油田”的收益居然還要更勝一籌。
說到這個“廢油井”,可不是大家想象中荒郊野地裡扔著幾個鏽跡斑斑的磕頭機那麼簡單。在八零年代,勝利油田把那些產量特別低的油井都叫“廢油井”。
具體來說,只要油井的日產量掉到兩噸以下,或者今天還能咕嘟咕嘟往外冒油、明天就光淌水、後天乾脆連水都不淌了,這樣的井就會被稱為“廢油井”。
油田家大業大,財務一核算,發現繼續伺候這些“廢油井”,光是人工費、電費、維護費就比產出的油還貴,乾脆就當包袱往外甩,低價承包給私人老闆,讓他們去碰碰運氣。
這時候就該李衛華這樣的“撿漏大王”上場了。他們像收破爛的似的,專挑這些被油田“判了死刑”的井,籤個承包合同,找人下井榦得三伏天曬脫皮,三九天凍裂手,就為賭一個萬一。
萬一這口井底下還有沒采乾淨的油層呢?萬一修修補補又能多撐個一年半載呢?萬一瞎貓碰上死耗子,“廢油井”真能起死回生,油田還能按承包合同提成,跟著分一杯羹,何樂而不為呢?
用李衛華自己的話說,這叫“死馬當活馬醫”,不過可別以為李衛華這個廢油井“撿漏大王”當得容易。勝利油田這地方的地質條件極端複雜,斷層一條接一條,油藏型別五花八門。
今天專家拍著胸脯說“這底下起碼有五十萬噸儲量”,明天鑽頭一打下去,有極大的機率會讓你傻眼,底下全是幹窟窿。就是放到40年後,勘探裝置更新換代了這麼多回,該看走眼的時候還是照樣看走眼。
這事兒玄乎著呢。李衛華可是親眼見過,有口井原本一天只能出七桶油,勉強夠給柴油機加個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