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庸被噎了一下,他要能說動華靖離就好了,可夏明嫣說的也在理,也是一片孝心,他只能樂呵呵地應了幾個“那是、那是”。
楚氏不喜歡夏明嫣的性子,可到底這就是她讓人養出來的樣子,也不得不說幾句體貼的話:
“嫣兒不容易,月兒任性,非要嫁到端侯府去,只能委屈了咱們嫣兒。可是,嫣兒,當初我和你父親也是瞧著鉤翊侯府不錯,才讓你嫁過去的。”
“誰也沒想到華侯會發生這樣的事,想必侯府那邊裡裡外外都得你幫著操持,你自己也得注意身子。”
“不過月兒那邊想必也不是那般容易的,端侯府的底子不如鉤翊侯府厚實,又少了一個當家做主的長輩護著,若非華侯受了重傷,她這婚事啊……”
“以後等你掌了中饋,坐穩了侯夫人的位子,你可得多幫襯月兒一些。你們是姐妹,家裡家外的得互相幫襯才行。”
楚氏的言外之意就是別管是何目的,夏明嫣跟華靖離的婚事是夏明月讓出來的。
夏明嫣不是那等跟情情愛愛糾纏不休的人,只要不在乎是否真正跟華靖離在一起過日子,單看家底兒,這絕對是一樁好婚事。
而且夏明嫣是奉旨嫁進華家的,從聘禮和婚儀上都看得出來華家對她有愧,執掌中饋,指日可待,那她不應該幫幫夏明月嗎?
“是啊,你們姐妹二人當相互扶持才好。何況我聽說華侯和世子賢婿是義兄弟,那你們二人就既是姐妹,也是妯娌,就該親近些。”
“你性子比明月沉穩,少不得要多提點她一些。我也擔心她從前在家裡時被寵壞了,嫁過去會不習慣。”
夏庸比楚氏明白一些,也沒那麼無恥,不會說這婚事是夏明月讓出去的。
那分明是夏明月不要了的,讓夏明嫣識大體地撿了過去嘛。
但夏庸也樂得她們姐妹能夠相互扶持,拉攏好華靖離和李玦這兩個貴婿。
說到底夏家原本就是普通文臣家族,夏庸的祖父曾經官居五品,之前已經是家族裡官階最高的了。
到了夏庸這一代,要不是他續絃娶了楚氏,搭上了楚相府,他也做不到兵部尚書的位子。
更何況兵部尚書也好,左相大人也罷,都不是勳貴人家,他的兩個女婿都能出身勳貴之家,祖上還都有軍功,這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要是將來華靖離能夠好起來,聽他的話,把華家軍交給兵部、交給他。
李玦這個女婿再能襲了爵,讓夏明月也做了侯夫人,那就更好了,他在朝中也算是真正站穩了。
等將來夏登雲有了功名,就不再像他當初一樣沒有倚仗,而是有了兩位侯爵姐夫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