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學子中選之後,經過幾年苦讀,中了榜眼不說,他的許多主張都得到了支援,後來更是因為賑災、修堤壩有大功,被當地百姓當作活神仙供奉。、
聖上為了鼓舞士氣,樹立榜樣,栽培新人,也想有一個文官能跟朝中的那些武將分庭抗禮,就破例復這個人的爵位!
文官封爵整個大恆這還是第二人,上一個還是大恆初年時有從龍之功、建立了大恒大部分制度的謀臣!
上一世李玦襲爵,是夏明嫣救了張老將軍的千金,在張家旁邊的廟宇為張家戰死父老點長明燈,跪拜了三天三夜祈福,一片誠心終於感動了張家父子出山。
那時華靖離重傷未愈,北疆急需將領接手,對抗祁笛進犯,張家父子出山,並且上書點名要李玦協助協調軍中大小事務,將李玦帶去了北疆。
李玦雖然將軍中的糧草和文書上的協調安排得不錯,可是這還不足以抵消他父親老端侯在聖上心底留下的那樁大罪,真正讓他扳回這一局的是。
祁笛奇襲糧草大營,留守此處的李玦帶領眾人拼死死守,終於保住了大部分糧草,等到了援軍!
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端侯府眾人歡天喜地,夏明嫣卻覺得奇怪,後來才知道,死守糧草大營的是張小將軍。
之後張小將軍頭部受傷昏迷,張老將軍為了不知道什麼才能醒來的兒子和剛剛病癒卻終身未託的弱女,親筆改了軍報,將軍功放在了當時只是隨行的李玦身上。
這一世沒有她去說動張家,李玦想去北疆怕是沒機會了,估計就這麼的,夏明月打起了御青書院的主意。
本來靠著夏庸和楚霆孝背後勸解聖上,藉著優待老臣的名義,看在李玦在老端侯貪墨南疆軍餉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先讓李玦襲了爵,只做個空頭侯爺,不安排差事。
等緩上兩年,讓大家再把這件事淡忘些,再給他安排差事,一步步地熬上去,也不是不行。
可是從背後運作,託人情,託關係,做得太明顯了,即便李玦襲了爵,將來也會有人說他是靠裙帶關係爬上去的。
李玦這個人就是這樣矛盾。
前世的時候,楚氏對夏明嫣的表面功夫做得很好,錢財、面子一律滿足,可到了關鍵時候就各種推諉為難。
夏庸更是隻會怪夏明嫣這個女兒沒本事,讓她自己處理好端侯府的事。
李玦很快就發現不可能從她這兒著手利用夏、楚兩家的勢力,因為沾不到裙帶關係的光,而對她各種冷待。她後來為什麼為他謀劃,那是因為她不那麼做,她活著都難。
可是這一世,夏明月明明能讓他沾上裙帶關係的光了,他又覺得沒面子,從那天回門宴他跟夏庸談過後的反應來看,就看得出他對夏庸提出的方式不滿意了。
李玦這個人,他心底裡極為嫉妒華靖離,同時他還對華靖離有著一些他自己不願意承認的敬仰。
他想要的是,他能以自己的才學立下大功,就像當年華靖離襲爵時那樣,在所有人的注目和恭賀之下正式登上自己人生的戲臺。
於是,這輩子就苦了夏明月了,她早早地動用了楚家舅父的關係為李玦造勢,只要成功,李玦就能成為御青書院的學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