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還沒有錳鋼,所以粉碎機的材料暫時用生鐵,生鐵的強度、硬度還是能將岩石碾碎的,但是生鐵比較脆,容易開裂,一旦開裂就必須更換。
貝喜魯不知這個粉碎機派什麼用處,劉雲龍告訴他,這種粉碎機有2個滾筒組成,每個滾筒上有鐵牙,2個滾筒相向滾動時將石塊捲入滾筒間,石塊受壓後就粉碎了。當石塊被二個間隙較大的滾筒擠壓時,大石塊就變成了小石塊,小石塊再經間隙很小的滾筒擠壓時,就變成了小石粒,小石粒再經間隙更小的滾筒擠壓時,就變成了石屑,石屑用磨盤來磨細石後就能得到石粉。
後世電力時代,從大石塊變成石粉,可以用顎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球磨機來一步步完成,但現在還沒有電力,只有牛,也沒有圓錐破碎機、球磨機,暫時只能採用以上辦法,分二步、三步將礦石變成礦粉。
貝喜魯問,滾筒的壁厚那麼大,而且是無接縫的,我們的鐵鋪還真做不了。
劉雲龍說道,我們做不了,可以讓做鐵鍋的鐵鋪替我們鑄造。
明代有三大技術還是領先的。這三大技術是黃泥製糖、烘模、鐵鍋製造。
製作鐵鍋必須把鐵水熔化後,澆鑄進模子,因此大明製作的鐵鍋出口東南亞,價格不低。但不是所有的鐵鋪都能熔化鐵水,只有能製作鐵鍋的鐵鋪才有能熔化鐵水的熔爐。這些熔爐使用的爐襯材料是保密的。當然,劉雲龍知道他們使用的是什麼爐襯材料,只是自己目前還沒有。
貝喜魯聽後,說道,那我讓山塘街的鐵鍋鋪來為我們鑄造這種滾筒。
他關照貝喜魯,從現在起,所有的礦工、匠人,包括自己的管理人員,工作時都要戴柳條帽。
明代還沒有鋼質、硬塑安全帽,劉雲龍讓戴的柳條帽就是安全帽。後世在鋼質、塑鋼、硬塑安全帽普及前,曾大量使用柳條帽。
蘇州地區的水溝邊、河岸邊有大量的灌木柳條,這些柳條喜歡生長在潮溼環境,只要插芊就能成活,生長速度極快,一年可割2次柳條。
貝喜魯問道,柳條帽是怎麼編織的?
劉雲龍就把柳條帽的編織要求告訴了貝喜魯。
貝喜魯問道,是讓鐵鋪裡的匠人來編織柳條帽嗎?
劉雲龍心想,讓自己的鐵匠來編織柳條帽,有點不務正業了,於是讓貝喜魯去找竹器店的竹篾匠來編織柳條帽。竹篾匠天天與竹篾打交道,用柳條編織帽子,對他們而言只是換了一種原材料而已。
貝喜魯走後,他來到隔壁,看見師傅已在組裝機器了,他和師傅打了個招呼,指點了一下安裝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師傅偷偷告訴大徒弟,這陣子已安裝了300臺細線機,還有400多臺細線機的訂單。
劉雲龍問師傅,這些訂單都是哪裡的?
師傅告訴他,嘉定來訂購了250臺,常熟來訂購了150臺,吳江來訂購了200臺,西塘來訂購了100臺。
西塘鄰近吳江縣,屬於嘉興府。後世江南六大旅遊古鎮,就有西塘鎮。
劉雲龍聽後心想,蘇州府外的縣、鎮終於來定製細線機了,不久,松江府、嘉興府、湖州府、常州府甚至應天府、杭州府都會來定製細線機。
至於還沒人來訂購他的織布機,他也不急,新生事物終究需要有個適應期的。
他剛想離開鐵鋪,全晉會館派人來通知劉雲龍,從山西運來的口鹼和芒硝馬上要到貨了,讓劉雲龍準備好銀兩。
劉雲龍讓他們送到盤門的店裡。
2天后,劉雲龍帶著銀兩來到盤門西大街的6間店面,看到夏林、桑定華已在店裡。
劉雲龍、劉雲豹兄弟倆隨著夏林到了店鋪前的河邊,見十幾個腳伕在船上等著卸貨。
劉雲龍驗過貨後,把銀兩交給了夏林。
夏林拿到銀子後,就讓腳伕把口鹼、芒硝從船上卸下來,再挑到店鋪裡。
以前肥皂鋪規模一直控制在日產1000塊左右,並且一直用板油(豬油、牛油)而不用豆油,是防止鹼價、豆油價大幅上漲,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現在有了幾十萬斤鹼,肥皂鋪可以擴大規模了,豆油還是不準備使用,可改用棉籽油了。
劉雲龍讓弟弟立即去採購棉花籽。
南直隸普遍種植棉花,棉花用地通常佔耕地的三分之一,蘇州府的嘉定縣更甚,夏作全部種植棉花。
明代還沒有棉籽油。棉農在收穫棉花,留下次年的種子後,多餘的棉花籽不是扔掉,就是讓它腐爛後做肥料。
從肥皂店出來,轉到盤門東大街,看到木匠、泥水匠、油漆匠已在空地上造房子了。
這次他把材料的採購都交給了這幾個作頭,相當於後世的雙包,即包工包料,這樣自己可省事好多。
他回到鐵鋪,讓貝喜魯做二套壓榨豆油的榨油機。
鐵匠們都見過榨油機,不用劉雲龍提供圖紙。
劉雲龍剛回到家,上沙村的一個地主來找他,說要買他的拉細機,但近段時間手頭比較緊,拿不出那麼多現金,想用幾十畝地賣給劉雲龍,不知道行不行?
劉雲龍問地在哪邊?有多少地?
地主說有40畝地,就在盤門外的西邊,如可以的話,他想買幾臺機器。
劉雲龍就和他去盤門外看了地,這片地位置很好,就在盤門外西邊的運河邊,地裡的麥苗已經孕穗,還有1個多月就可以收割了。
劉雲龍說道,這些地我要了,不過現在把麥拔了也蠻可惜的,我也沒人來打理這些麥子。這樣,地價按每畝12.5兩銀子。這些地是你主動賣給我的,我就不補償你三年的出產,只補償你1年的出產是否可以?
地主一聽還能補到一年的出產,忙說行。
劉雲龍說道,你把麥子收割後,再交地給我,青苗費就不補了。
地主說可以。
劉雲龍就和地主說道,這40畝地的地價加上一年的出產,共750兩銀子,可買25臺細線機,我先給你13臺機器,等麥子收割,你把地交給我後,我再給你12臺機子。
經地主同意後,在上沙村村長的見證下,劉雲龍與地主訂立了買地、賣機器的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