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45章 螺紋刻制機

晚上回家,父親告訴二個兒子,再過二天彩梅要過13歲生日了。

在其他地方,女孩子滿15歲開始留頭髮,這叫“及笄”。

在蘇州地區,不管男女,所報的年齡都是“虛歲”,不像北方地區是報“週歲”的。蘇州地區的女孩子“及笄”是從13歲起開始扎辮zi,叫做“留頭髮”,直到出嫁後“盤發留髻”。家有女兒的,到了女兒13歲生日那天,要大擺宴席,給親戚、朋友送上糕團,還要放炮仗,告知大家“家有女兒初長成”。女孩子在13歲前是不能扎辮zi的,平時可以用髮結隨意把頭髮紮起來,朝上扎朝下扎都可以,當然不扎也可以,但從滿13歲那天起,這個女孩子就不能隨意扎頭髮或不扎頭髮了,必須要正兒八經地扎“辮zi”了。

如果你在蘇州的街上看到一個女孩子還沒扎辮zi,就知道這個女孩子還沒滿13歲。如果你看到某個女人盤了頭髮,就知道這個女人已婚。

忙完了妹妹的13歲生日後,劉雲龍來到鐵鋪,給大家發糕團。

劉雲龍這次帶人去銅陵、歙縣勘探,他深刻體會到了地質勘探的艱辛。他到鐵鋪後,先和在組裝機器的師傅、師弟們打了個招呼。

師傅告訴大徒弟,你出去那段時間,松江府的青浦、華亭、上海來了好幾個線坊掌櫃,來訂購了600多臺細線機。

劉雲龍說道,好,這說明我們的細線機已被松江府的線坊掌櫃認可了,也成功佔領了松江府的細線機市場。今後嘉興府、湖州府、常州府也會有人來買的。

他與師傅、師弟聊了一會兒,就來找貝喜魯。

貝喜魯告訴劉雲龍,現在鐵鋪裡已有50個鐵匠,西山、胥口、光福、陽山幾個礦山及七子山鍊鐵廠的道路、碼頭正在建造,鋼釺、鐵錘、撬棒已製作了幾百把,粉碎機也製作了十幾個,已招收了2000多個工人。按照你的辦法,已燒製鎂砂幾百斤,待熟練程度提高後,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有幾千斤鎂砂。

劉雲龍說道,你要繼續招工,每個礦至少200人,七子山那邊將來要鍊鋼、煉硫、制硫酸、制硝酸、制鹼、燒水泥,至少1600人,還要再招一些讀書人搞管理。從招聘的礦工中找幾個當地人做工長,開礦時對當地環境必然有影響,今後由他們出面與當地村民溝通會容易得多。鎂砂搞得越多越好,你去附近買塊地,買幾百個水缸存放滷水,這樣可以連續製取鎂砂。貝喜魯聽後點點頭,表示明白了。

劉雲龍通知貝喜魯,從今日起給幾個熟練的鐵匠加薪,日薪為50文,可以繼續招收幾個學徒,學徒工的薪水是日薪15文,但不能招16歲以下的徒工。礦工的勞動強度也大,今後好的礦工,他們的日薪也按50文。

接著,他讓貝喜魯找幾個熟練的鐵匠,研究打刀工藝。劉雲龍還記著他和女軍人陶紅的約定呢。

貝喜魯問道:“我們經常做菜刀,還用得著研究打刀嗎?”

劉雲龍問道:“你的菜刀能削鐵如泥嗎?”

“那做不到。能削鐵如泥的刀是寶刀,我們沒打造過。”

“所以你們要研究打刀工藝。現在我們手裡有的材料只有生鐵、熟鐵和所謂的精鋼,你們要從鍛打工藝、熱處理工藝方面著手,研究出能把鐵片砍斷的刀來。”

“那很費功夫的,費材料、費時間、費人工,說不定要研究個一年兩載的。”

“平常人都能打製的刀能叫寶刀嗎?要打寶刀肯定要花很多功夫,花多少錢你只管用,等把打造寶刀的工藝研究出來,所有的投入都會有回報的。”

“好的,我馬上安排。不過有個事我就沒搞明白。”

“什麼事?”

“你說唐代我們就能打製陌刀,為啥到了現在缺打製不出來了呢?反而日本人打製的刀比我們的好。”

“你真想知道?”

“嗯。”

其他鐵匠聽見後也紛紛擁了過來,看來他們都想知道原因。

劉雲龍看了看鐵匠們,清了清喉嚨,開始說道:“唐代打製刀具時,主要用的不是煤炭、焦炭,而是木炭。木炭比較純淨,而煤炭中含有較多的雜質,如硫、磷。由於我們使用的焦炭採用的是悶焦技術,並沒有把煤炭中的大部分雜質去除乾淨,因此我們使用的焦炭中依然還有較多的硫、磷等雜質。這些硫、磷雜質會嚴重影響煉製的鐵、鋼的質量,所以我們現在打製的刀具確實不如唐代。”

顧明榮問道:“那我們為啥後來不用木炭了呢?”

劉雲龍說道:“由於戰爭破壞及老百姓的亂砍亂伐,現在的樹木比那時候少多了,木炭的煉製方法也比較麻煩,所以木炭的供應量跟不上了,而煤炭開採容易,所以進入宋代後,就大量使用煤炭、焦炭來鍊鐵、鍊鋼了,儘管鐵、鋼的產量大增,但鐵、鋼的質量反而下降了。”

顧明榮又問道:“那為啥日本人能打製像唐朝那樣的好刀呢?”

劉雲龍說道:“日本人的打刀技術師承於我國唐代。由於日本人口少,他們還保留著大量森林,還能使用木炭打製刀具。另外,日本人不是用鐵礦來鍊鐵的,而是用河川、山腳底裡的鐵砂來鍊鐵的,這些鐵砂相對於我們的鐵礦來說,硫、磷等雜質的含量少多了,所以他們打製的刀具比我們的好。”

“那我們怎麼才能超過他們呢?”

“我不是準備在七子山鍊鋼了嗎?等我們煉出了鋼,我們的刀具質量,甚至槍、炮質量都能超過他們。”

“能超過弗朗機人的槍炮嗎?”

“能,而且還能比他們的效能更優越。不過,即使我們沒有新煉製的鋼,只要經過千錘百煉,再加上良好的熱處理工藝,也能打製出好刀來。”

鐵匠們聽後都點點頭。

貝喜魯說道:“行,我們來研究打刀工藝。”

“別急,還有呢。”

說著他拿出螺紋刻制機、絲錐、板牙、輥壓機、壓管機、拉絲機的圖紙來,這些圖紙都是他在銅陵、徽州時利用空閒時間設計的。

他繼續說道:“這種螺紋刻制機是用來在鋼棒、鋼管上刻制螺紋的;這種絲錐是用於在鋼管內壁刻制螺紋的;這種板牙也是用來在鋼棒、鋼管上刻制螺紋的,特別適合於在工地現場。這種輥壓機將來可以把煉出的鋼軋製成鋼板,也可以將燒製的玻璃壓成平板;這種壓管機是將燒紅的鋼棒穿芯後製作鋼管的;這種拉絲機是將鋼條拉成鋼絲的。”

“螺紋刻制機、絲錐、板牙都是鋼對鋼,刻不動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