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裡安島今分屬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
伊裡安島最重要的礦產就是銅礦、金礦,除砂金礦外,銅礦、金礦大多以銅金礦的形式存在,已勘查到大大小小150多個銅金礦。這些銅金礦附近的河流、溪谷裡大多有砂金礦。
伊裡安島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境內的砂金礦主要有:
門巴河(Manbare河)砂金礦,於1896年發現;
吉拉河(Gira河),於1899年發現;約達河(Yodda河),於1899年發現;
米尼海灣(MilneBay,也稱米爾恩灣)砂金礦,位於伊裡安島最東部的米尼海灣,於1899年發現,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的第一個濱海砂金礦。
克勞迪海灣(CloudyBay)砂金礦,位於伊裡安島東南部的克勞迪海灣,於1901年發現;
萊克卡姆(LakeKamu)砂金礦,位於克勞迪灣北偏西方向,1909年發現,1909-1932年產金1.18噸,後根據該砂金礦追蹤到了萊克卡姆巖金礦;
瓦里亞河(Waria河)砂金礦,於1914年發現,1932年砂金產量達12.57噸;
布洛洛河(Bulolo河)砂金礦,於1922年發現,位於瓦烏北1公里的科蘭加(Koranga)附近,也稱為“莫洛伯金礦田”。該金礦田由15個砂金礦組成,1932年莫洛伯砂金礦田的黃金產量高達12.57噸,砂金的粒徑比較大,很容易開產,成色在86%—89%之間,雜質也主要是銀。二次大戰後到1977年,莫洛伯砂金礦田又出產黃金100噸。
凱南圖河(Kainantu河)砂金礦,於1930年發現;
波拉格河(Porgera河)砂金礦,於1938年年底發現,由此追蹤到了波拉格巖金礦,該砂金礦至今還在開採。
卡烏(Kaw河)河砂金礦,於1939年發現砂金礦;
斯特里克蘭河(Strickland河)砂金礦,於1939年在菲拉河(Fly河)的支流斯特里克蘭河發現。
卡里山(Kare山,也稱卡雷山)砂金礦,位於波拉格金礦西南18公里的卡里山,1988年發現,當年頭8個月就產金6噸,砂金成色80%。
伊裡安島位於印尼境內的砂金礦,主要有:
德雷沃河(Derewo河)砂金礦,德雷沃河位於查亞峰西北部,於1961年發現,由此追蹤到了格拉斯貝格銅金礦,該砂金礦至今仍在開採。
伊裡安島主要的金礦、銅礦、銀礦有:
位於印尼東伊裡安省的查亞峰(PuncakJaya)有格拉斯貝格(Grasberg)銅金礦(也稱弗瑞波特銅金礦),分格拉斯貝格本部、大鐵帽區(biggossan)、中間礦帶區(inter-mediateorezone)三個礦區,銅儲量2760萬噸、黃金儲量2600噸、白銀儲量8500噸,該礦於1936年發現,1988年才發現含有黃金,為世界第一大金礦、第三大銅礦,現年產銅60萬噸左右、黃金60噸左右、銀180噸左右;
位於印尼格拉斯貝格銅金礦南偏西10公里的坦巴加普拉(Tembagapura)金礦,黃金儲量9噸,地下開採;
位於印尼西伊裡安省西南部的法克法克(Fakfak)有好幾個可露天開採的中小型銅金礦。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西部斯達(Star)山脈富比藍山奧克特迪(OkTedi)銅金礦,銅儲量440多萬噸、黃金儲量440多噸、白銀儲量1100多噸;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中部卑斯麥山(BismarckRange)的揚德拉(Yandela)銅金礦,銅儲量142萬噸、黃金儲量34噸;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羅貝(Morobe)省的瓦菲-戈爾普(WafiGolpu)銅金礦,銅儲量900多萬噸、黃金儲量600多噸;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恩加(Enga)省瓦魯瓦里山的波格拉(Porgera)金銀礦,1945年發現,當時探明有7條礦脈,黃金儲量420噸。後經仔細勘查,2016年黃金儲量調整為622多噸、白銀儲量5000多噸,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第二大金礦,世界十大金礦之一;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凱南圖的金礦,是經凱南圖河砂金礦追蹤到的巖金礦,2007年產金1.2噸。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奧羅省比尼(Bini)山的銅金礦,銅儲量34萬噸,黃金儲量51噸;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瓦烏(Wau)西南7公里的伊迪溪(EdieCreek,也稱HiddenValley)的希登瓦利金礦,黃金儲量80噸、銀儲量1240噸。
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瓦烏金礦,該金礦剛發現時黃金儲量8.79噸,2016年黃金儲量調整到28噸,黃金品位2.64ppm(即克/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