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龍說道:“官府不許我們開採饅頭山的煤礦,那就不開唄。我們去至德縣挖煤礦。”
“至德縣有煤礦?”
“嗯,至德縣有很多煤礦。”說完,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圖,對餘國禎說道:“你馬上去這幾個地方,找煤礦、銀礦、鉛鋅礦、銅礦。”
餘國禎看了圖後,找煤礦的地方位於池州府至德縣升金湖的南邊,劉雲龍在這塊區域密密麻麻圈出了好幾個地方。找銀礦、鉛鋅礦的地方都位於貴池縣劉街村附近,銀礦在牛背脊、鉛鋅礦在黃山嶺,距拋刀嶺金礦約16公里。找銅礦的地方在貴池西南80裡左右的銅山。
在後世,至德縣與池州地區的東流縣合併為東至縣。經勘探,至德縣境內的煤炭儲量為798萬噸,有四料山煤礦、坦埠煤礦、龍嶺煤礦、長安鋪煤礦、劉村煤礦、汪家村煤礦、白笏煤礦、西華嶺煤礦,煤質為煙煤、無煙煤。其中四料山煤礦於1918年勘探發現,其餘煤礦都是在1971年經勘探發現的。貴池的牛背脊銀礦是2009年探勘發現的。黃山嶺鉛鋅礦是在2015年勘探發現的,除含幾十萬噸鉛、鋅外,磁鐵礦儲量達5千多萬噸、鉬儲量15萬噸、鎢儲量4萬多噸,礦中還含有較高品位的金、銀、銅及“鉑”族元素。
餘國禎問劉雲龍:“劉總,怎麼至德縣有這麼多煤礦?”
劉雲龍說道:“至德縣的煤礦是好幾個,可惜儲量不多,有的煤礦儲量只有幾十萬噸。”
餘國禎又問道:“牛背脊的銀礦大嗎?”
劉雲龍說道:“牛背脊的銀礦不大,白銀儲量估計就70多噸。”
餘國禎說道:“70多噸儲量的銀礦還不算大?”
劉雲龍說道:“通常,我們把儲量小於200噸的銀礦稱為小型銀礦,儲量在200—1000噸之間的銀礦稱為中型銀礦,儲量大於1000噸的銀礦才稱為大型銀礦。
餘國禎又問道:“那黃山嶺的鉛鋅礦比蘇州的小茅山鉛鋅礦大嗎?”
劉雲龍說道:“如把蘇州小茅山位於地下部分的礦石計入的話,蘇州小茅山鉛鋅礦的鉛鋅儲量與黃山嶺鉛鋅礦的鉛鋅儲量差不多,但黃山嶺的鐵儲量、鎢儲量、鉬儲量遠遠大於小茅山。”
餘國禎問道:“那銅山的銅礦呢?”
劉雲龍說道:“銅山不僅有銅礦,還有硫鐵礦,儲量都很大。”
常金奇問道:“你知道附近究竟還有什麼礦?”
劉雲龍笑著說道:“你們來看”,他指著地圖上的梅街鄉、劉街鄉、棠溪鄉,說道:“在這塊不到30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區域內,除拋刀嶺金礦、牛背脊銀礦、黃山嶺鉛鋅礦外,還有云山金礦、朱家衝金礦、小福嶺金礦、馬頭金礦、秀水壕金礦、金雞山金礦、雞頭山金礦、白虎山銅金礦,不過這幾個金礦都是小型金礦。”
餘國禎一聽,說道:“那你把這幾個礦點在圖上標出來,我來好好找找。”
劉雲龍說道:“好。不過找到這些礦後,我們暫時也沒那麼多的人來開採金礦。”
“開礦的人還會找不到?”
“礦工是隨時可以找,可我沒那麼多管理礦務的幹事呀!得慢慢培養後,再來開採這些新礦山了。”
離開貴池後,劉雲龍來到黟縣。
劉雲龍來到黟縣後,拜訪了黟縣知縣大人何廷魁,也送上了禮物,然後視察石山的石煤礦。
明代煤炭的開採,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磻石一章中是這麼描述的:“凡取煤經歷久者,從土面能辨有無之色,然後掘挖,深至五丈許方始得煤。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有將巨竹鑿去中節,尖銳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煙從竹中透上,人從其下施拾取者。或一井而下,炭縱橫廣有,則隨其左右闊取。其上枝板,以防壓崩耳。”可見大明已有相當成熟的採煤技術了。
石山石煤礦煤層埋深只有20多米,有太陽時,礦井中的照明用反光鏡,把太陽光反射到礦井中。沒有太陽的話,只能靠礦工嘴裡咬一盞油燈採礦。井巷的通風是從礦井的上部打入鋼管,配合風車,把井巷中的瓦斯毒氣排除。
石山煤礦的主事是衛小中,是常金奇提拔的第一批管理人員。
劉雲龍叮囑衛小中,挖煤時要做好通風,防止瓦斯爆炸,還要做好排水工作。
衛小中說,為防止工人瓦斯中毒,不僅將鋼管打入煤層,讓煤炭中的瓦斯透過鋼管冒出地面,還在井巷中養了好多雞。工人每天下井時,先看看雞有沒有活著,如雞死了,說明井巷中的瓦斯濃度比較高,要通風排瓦斯;如雞還活著,說明井巷中的瓦斯濃度不高,可以進人採煤。
劉雲龍聽後,心想現在也只有這種簡單的辦法了,將來有蒸汽機後,可以用風扇來排風,再利用技術手段來檢測礦井中瓦斯的濃度。
衛小中問劉雲龍,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裡說,“‘凡煤炭取空而後,以土填實其井,以二三十年後,其下煤復生長,取之不盡’。那豈不是取之不盡了?”
劉雲龍笑了笑,說道:“宋先生也有失誤的時候。煤是不可再生資源,哪能取之不盡呢。不過他的《天工開物》中說煤炭中伴生的硫鐵礦倒確實可以用來提取硫磺、製取硫酸的。”
衛小中問道:“那這個瓦斯能不能利用起來?浪費了多可惜呀。”
劉雲龍說道:“目前還沒辦法利用,以後技術成熟了,可以把瓦斯收集起來,用作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