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100章

這天他在學校給學生們上課,曹光德、姚若水、喬拱璧3人來找劉雲龍,說他們從安南、暹羅、渤泥運回來的1.5萬料大米,剛進入崇明島,就被蘇州府扣押了。

劉雲龍問曹光德、姚若水,你們是準備把大米運回老家揚州府,還是運到蘇州來?

曹光德、姚若水說道,揚州府去年受災也重,當然是準備把糧食運回老家揚州去銷售。

劉雲龍早已聽說揚州城今年的米價已漲到每石4.2兩,南京的米價已漲到每石4.14兩,曹光德、姚若水把大米運到揚州,可以大賺一筆。

劉雲龍又問喬拱璧,你又是準備把糧食運往哪裡去銷售?

喬拱璧說道,我當然是把糧食運到蘇州本地來銷售。

劉雲龍問他們,那邊的大米是什麼價?

曹光德說安南會安港的米價是每石1兩銀子,姚若水說暹羅北大年的米價是每石0.8兩銀子,喬拱璧說渤泥古晉的米價是每石0.9兩左右。

劉雲龍就問喬拱璧,我以每石2.5兩的價格買下你的大米,行不?

他們幾個人儘管剛回到蘇州,但已經知道蘇州的米價是每石2.5兩。喬拱璧聽劉雲龍這麼一說,忙說你只要能替我從官府那裡要回大米,我就全部賣給你。

劉雲龍就硬著頭皮去找陳洪謐。

劉雲龍對陳洪謐說道:“陳大人,我徽州、池州、湖州長興、紹興嵊縣的幾個礦的礦工都快斷米了,你把曹光德、姚若水、喬拱璧從國外買回來的米賣給我吧。”

陳洪謐看了看劉雲龍,嘆了口氣,說道:“你那點小心思,我還能不知道?”

劉雲龍笑了笑,說道:“劉萬金他們運回來的4萬料大米,夠蘇州挺3個月了。3個月後就夏收了。”

“你確保今年夏收沒問題?”

“今年夏收絕對沒問題。”

“今年的秋收呢?”

“我保證今年蘇州的秋收大豐收。”

“真的?”

“我在你陳大人面前哪敢說謊!”

“行。那就讓他們把大米拿回去吧。”

陳洪謐簽署了放行令後,曹光德、姚若水把1萬料(約4.23萬石)大米運到了揚州。喬拱璧的5000料(約2.12萬石)大米被劉雲龍買下後,運往長興。

劉雲龍寫信給李進、錢貴霜,讓他倆立即收留湖州的饑民,組織饑民在硼礦、煤礦周邊開荒種地。

嘉會硼礦、四畝墩煤礦周邊有很多山坡尚未開發,墾荒後完全可以種植玉米、土豆、紅薯、花生。

劉雲龍剛剛處理完曹光德、姚若水的大米,文在慈也來找劉雲龍了。

劉雲龍問文在慈:“你去日本做生意,怎麼也要三個多月回一次國內?”

文在慈說道:“春節期間就從日本回來了,由於要開春後的5月份國內才有生絲,所以已在上海等了一段時間了。”

劉雲龍說道:“你何必要等國內的生絲呢?棉布生意也可以做呀。”

文在慈說道:“棉布生意在做呀。我和幾個琉球人合作做棉布生意的,我負責在上海進貨,他們負責把棉布運到長崎去。”

劉雲龍心想,文在慈的做法相當於後世的二道販子,或類似於批發行商,自己坐鎮上海,省卻了路上來來往往的時間,琉球人替他把商品運到長崎,賺取差價。他問道:“你們在上海進進出出,官府沒找你們麻煩吧?”

“沒有。我們只要在船舶司(即鈔關)繳納稅金後,就直接放行了。”

“好呀,說明蘇州府不再限制我們對外貿易了。”然後,劉雲龍問道:“在日本,我們的棉布可賣到什麼價格?”

“未染色的寬幅白坯布是每匹2.6兩,染色的寬幅布是每匹3兩,都比我們國內的價格高。”

“絲綢呢?”

“生織綢布是每匹25.8兩左右,熟織綢布是每匹30兩左右。進入5月份後,生絲大量上市,價格會下降一點。”

“你從日本運回了啥貨物?”

“大米、硫磺、棉花、銅器、藍靛。”

“日本的大米又是什麼價格?”

“大米價格比松江府、蘇州府便宜,每石在1.4兩左右。”

“這幾個月賺了不少錢吧?”

“還行,比種田賺得多一點。”

“應該是多很多吧?”

文在慈聽後嘻嘻一笑,算是認可了劉雲龍的說法,然後問道:“日本人怎麼會有這麼多銀子?我們運過去的綢布,賣到每匹30兩還搶著要。”

劉雲龍說道:“日本人不僅銀子多,金子也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