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74章 秀才孫雲球

劉雲龍來到玻璃坊,幾個工人正在磨製鏡片,其中一個工人看著像童工。

他立馬把周泉叫過來,問怎麼回事?

周泉介紹道,這個孩子叫孫雲球,年紀確實小,才15歲,不過他是薄珏的徒弟。他父親叫孫志儒,是崇禎年間的進士出身,任過福建莆田知縣,後看到官場腐敗就辭官回了蘇州。他去年就中了秀才,看到父親辭官回家,也就厭倦了追逐功名,放棄仕途,卻對光學、機械極有興趣,聽他說自學了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測量法義》、李之藻翻譯的《同文算指》,並拜薄珏為師,學習機械知識,今年夏天還特意跑到杭州去拜陳天瞿為師,學習磨鏡技術,剛剛從杭州回來不久。薄珏聽說玻璃廠要招聘磨鏡師後,就把孫雲球介紹過來了。

劉雲龍聽後心想,歷史上,這個孫雲球也是蘇州的名人,確實拜過薄珏為師,曾把他的一生所學寫了本《鏡史》,是中國第一個研製顯微鏡的人。沒想到他竟然就以童工的身份來到玻璃廠打工了。於是,他把孫雲球叫過來,問道:“你懂磨鏡技術?”

孫雲球說道:“這有什麼難的,就是把鏡片磨製出一個曲面。”

“為啥要磨製成曲面?”

“因為光線透過鏡片時,光線會發生折射。凸透鏡、凹透鏡就是利用了光線的折射原理。”

“用凸透鏡時,太陽光會聚集在什麼地方?”

“太陽光屬於平行光線,它透過凸透鏡後聚集於一個點。這個點稱之為焦點。”

“知道了這個焦點,有什麼用處呢?”

“當物體在焦點以內,我們看到的是放大的虛像,這就是放大鏡的原理,老花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把物體放在焦點以內。”

“物體在凸透鏡焦距以外呢?”

“當物體在焦距以外,2倍焦距以內,我們看到的是放大的倒立實像;當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時,我們看到的是縮小的倒立實像。”

劉雲龍聽後心想,看來史書上記載的孫雲球還果真是把刷子。他繼續問道:“凹透鏡有焦點嗎?”

“光線透過凹面後,呈發散狀,因此凹透鏡沒有實焦點,只有虛焦點。無論物體在哪裡,總是成正立、縮小的虛像。近視眼鏡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

“如果物體是虛物呢?”

“當物體為虛物,虛物在凹透鏡的焦距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實像;虛物正好在凹透鏡的焦點時,成像於無窮遠;虛物在凹透鏡焦距以外兩倍焦距以內時,成倒立、放大的虛像;虛物在凹透鏡兩倍焦距時,成與物體同樣大小的虛像;虛物在凹透鏡的兩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行呀,是你師傅教的?”

“師傅教了一點,杭州的陳師傅也教了一點。”

“凹透鏡和凸透鏡結合起來呢?”

“如果目鏡是凸透鏡,物鏡是凹透鏡,可以看到放大、正立的虛像,利用這個原理,可以看見很遠很遠的東西。”

“那假如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呢?”

“我沒鏡片,所以沒試過,還不知道,但聽人說起過。”

“聽人說起過什麼?”

“說是可以看見很小很小的東西。”

“想試試嗎?”

“想。”

“好,我這裡鏡片很多,隨你怎麼試。你試試二種情況,一種是目鏡的焦距大一點,物鏡的焦距小一點;一種是目鏡的焦距小一點,物鏡的焦距大一點。”

“好。”

“你知道光有幾種顏色嗎?”

“不知道。”

“彩虹見過嗎?”

“見過。彩虹有青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

“光也有這七種顏色。我讓周幹事給你做一塊三菱鏡,你不用去看彩虹就可以看見光的七種顏色了。”

“好。在你這裡我可以好好研究光學了。”

“你是秀才了,為啥要來我這裡打工?”

“你這裡的秀才還少嗎?他們可以來做工,我又為啥不可以呢?再說做工不是我的目的,我是想研究光學。”

“你還小,我這裡是不用童工的。”

“好多鋪坊都有小孩在做工,為啥你不能用?”

“小孩子就應該好好讀書。”

“我書都讀完了,還讀什麼書?”

“你讀完的是四書五經,可學無止境,你還可以學很多東西,比如這個光學,你的縣學就沒教過。”

“我的四書五經都背完了,可我們的縣學就教這麼多內容,還有什麼書可讀的?學校裡又不教光學的。”

“誰說學校裡不教光學的?”

“吳縣縣學教嗎?長洲縣學教嗎?蘇州府學教嗎?”

“他們不教,我的學校就教呀!”

“他們說你的學校是專門教煉丹的,我又不想長生不老,學啥煉丹呀。”

劉雲龍聽後,真有點哭笑不得,原來外面是這麼傳言他的學校的。就對孫雲球說道:“我的學校除了教煉丹之外,還教你感興趣的光學、運動學、機械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