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龍提著月餅,到肥皂鋪把李必恭叫上後,一起來到棗市街,把禮物給了錢師傅。
錢師傅已是變了大樣,穿著一身精布衣服,儼然一副大掌櫃的樣子,和王海清、李舟洋及幾個新招的木工一起組裝著機器。
看到劉雲龍、李必恭來後,錢師傅滿臉笑容地告訴劉雲龍,現在連應天府、杭州府的人都來提機器了。然後,師傅問劉雲龍,你讓我做的木器呢?
劉雲龍這才想起,還沒把要製作的木器圖紙給師傅呢,於是就說幾天後就把木器圖紙拿過來。
師徒幾個聊了一會兒,劉雲龍又來到鐵鋪和陸東鳴聊了一會兒,接著來到天心橋太監弄。
潘公公看到劉雲龍後,問道:“劉大掌櫃,100天到了吧?”
劉雲龍說道:“公公,我就是為這個事來的。”
“那你的綢緞呢?”
“公公,1萬匹綢緞可不是小數目。我看你還是派幾條船直接去廠裡裝貨吧。”
“船,我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你訊息呢。銀兩呢,我也已給你折算成黃金了。我可是按官價折銀的,不會讓你吃虧的。”
金、銀的折價,現在官府是1兩黃金折15兩銀兩,市面上是1兩黃金折17-18兩。劉雲龍倒確實沒吃虧。
劉雲龍說道:“有勞公公了。”
潘公公說道:“那就說好了,明天我就來取貨,順便你給我準備1000盒好的百雀羚。”
劉雲龍問道:“你拿了那麼多百雀羚,用得了嗎?”
潘公公說道:“不是我用,是送給宮裡的娘娘們用的。你的百雀羚我用了後,覺得非常好,所以想給宮裡送點,也讓她們用用。放心,我按每盒0.9兩買你的百雀羚。”
原本一盒1兩銀子的人參百雀羚又被潘公公壓價0.1兩,他買了1000盒百雀羚,就相當於劉雲龍損失了100兩銀子。
潘公公第二天隨船來到城南織布廠,運走了1萬匹綢緞。他把買綢緞的錢箱和買百雀羚的900兩銀子給了劉雲龍後,問劉雲龍:“劉大掌櫃,今晚準備去哪裡賞月?”
每年中秋節,蘇州人會去澹臺湖的寶帶橋、石湖的杏春橋及虎丘賞月。劉雲龍說道:“我可沒這個雅興。”
潘公公說道:“今晚虎丘有賞月,你陪我去看看盛況吧。”
每年中秋去蘇州虎丘賞月的有上萬人。自1633年復社在虎丘舉行第三次大會後,復社成員都利用虎丘賞月的機會,從全國各地趕到虎丘聚會。
復社是崇禎二年(1629年)在蘇州尹山(今郭巷)成立的文學社團。復社的初衷是揣摩八股,切磋學問,砥礪品行。後期就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了,以東林後繼自居,主張“蠲逋租,舉廢籍,撤中使,止內操”,反映著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與這一帶市民階層的鬥爭相呼應,因而具有相當廣泛的基礎。
其實,要求文人“止內操”,提倡節氣,重視操守是對的。歷史上清兵入關後,很多復社成員寧死不屈,投入了抗清鬥爭。但“蠲逋租”的主張,即使在後世也屬於違法亂紀,難道欠了債可以不還嗎?
復社的成員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後共計有將近3000人之多,聲勢遍及海內。1633年後,隨著復社成員有不斷登科做官,聲勢逐漸增大。該社每年中秋借賞月之機在虎丘集會時,引起滿城圍觀,社會影響極大。
復社雖然是個文社,但已逐漸形成了一個政治組織。潘公公去虎丘,明的是賞月,暗的是去偵聽政情,以便向皇帝稟報密情。
既然潘公公邀請,劉雲龍也打算去看看。
待潘公公離開後,劉雲龍把2大箱黃金交給父親。
他看到父親把黃金收起來後,心想,家裡錢多了,該請家丁了,不然實在不安全。
下午,劉雲龍喊上了劉雲豹、李必恭和妹妹劉彩梅,坐上馬車,來到虎丘。
這輛馬車是劉雲龍的父親最近買的,說是有了車,辦事方便。
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沿山塘街可直達虎丘。虎丘山並不高,海拔只有34米,因山上有虎丘塔、劍池及吳王闔閭墓而成景觀。虎丘被稱為“吳中第一名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曾經說過“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劉雲龍兄妹4人來到虎丘,只見虎丘山前人山人海,路邊有各色小販推銷著各種各樣的小吃,如糖粥、豆腐花、小餛飩、酒釀圓子、油燉糰子、八珍糕、棗泥拉糕、雞頭米羹、紅菱等。
虎丘頭山門的照牆上寫有“海湧流輝”四個大字,說明虎丘在很久以前曾是海中一座島嶼。
走進頭山門,很多人圍籠在一起,中間是一個30多歲計程車子在給人寫字。劉雲龍聽邊上的人說,這個寫字的人是蘇州才子金聖嘆。
金聖嘆童年貧困孤獨,九歲入讀私塾,刻苦勤奮,思想獨立,喜愛閱讀,尤其沉迷於《水滸傳》,今年剛剛出版了《評點水滸傳》。他因讀書,耗費無度,且生性豪放,常常入不敷出,十分貧困,這不,他趁這次虎丘聚會人多的時候,出來替人寫字。他寫一幅對聯取10文,賺點錢,補貼家用。
到了御書閣(今御碑亭),又有一群人圍攏著。劉雲龍擠上去,看到是一個50多歲的人在畫畫。
邊上的人說,這個人是文徵明的孫子,叫文震亨。他在京城武英殿任給事,也就是專門給皇上畫畫的。看來武英殿給事是個閒職,不然哪有時間趕回蘇州參加虎丘聚會?他正在作的畫,據說要10兩銀子。
劉雲龍兄妹4人擠過生公講臺,路過一間茶室時,只聽一個人喊道:“劉木匠,劉木匠,到這裡來。”
劉雲龍抬眼一看,是一個小太監在喊他。茶室裡面潘公公在對他招手。
劉雲龍4人進了茶室,看到黃希憲、陳洪謐也在裡面。
劉雲龍給幾位大人打過招呼後,潘公公說,我早就在茶室給你留好位置了,說著就讓劉雲龍坐在邊上。
潘公公喊店小二上茶,然後說道:“這裡的山泉水很清冽、甘甜,據說連茶聖陸羽都讚不絕口。”
劉雲龍說道:“謝了。”他邊說邊想,看來潘公公拿了5000兩銀子後,心裡舒暢得很,不然咋會這樣對待我這個小木匠呢。
黃希憲指著劉雲豹等人,問劉雲龍:“他們是你的弟弟、妹妹?”
劉雲龍說道:“是的。他們沒讀過什麼書,不知禮儀,還望大人大量。”
黃希憲說道:“他們都還是小孩子,自然無需多禮。”
劉雲龍心想,今天巡撫大人、知府大人都在,待會兒肯定有事,於是讓弟弟帶著李必恭、妹妹先去外面玩。
黃希憲見他們兄妹三人去玩了,就問道:“皇宮的綢緞織好了嗎?”
劉雲龍說道:“回大人的話,上午潘公公已把綢緞裝上船了。”
“聽說你讓你們村今年都種了土豆、玉米、黃豆、蠶豆?”
“草民只是偶然起意,向村民們提了個建議而已。”
“他們都說你懂天象。”
“我只是一個木匠,哪懂天象?”
“你在七子山大興土木,準備造什麼?”看來撫臺大人掌握著七子山那邊的情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