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殺豬匠

第1章 子承父業

大乾紹興六年,南遷已六載。曾被譽為大乾第一戰將的葉戰,被褫奪冠軍大將軍、唐國公等職,入獄後以叛國罪問斬於市。其子與心腹將領同赴刑場,葉家男丁流放瓊州,女眷充入教坊司。

一時間,舉國震動。右相蔡檜趁機指揮屬下攀咬朝堂主戰派,大批主戰派官員被貶謫,大乾朝堂淪為一言堂,主和派獨攬大權。

八月,議和結束。大乾向北元行兄長禮,每年納歲幣銀三十萬兩、絹兩萬匹,並將淮河南岸的唐、蔡等州拱手相讓。訊息傳出,民怨沸騰,百姓紛紛怒罵奸相誤國。

然而,蔡檜不為所動,繼續對北元示好,打壓主戰派官員,維持對朝堂的掌控。

唐州泌陽縣,曾是葉戰的後勤輜重腹地,如今卻淪為北元之地,城頭大王旗易主。百姓雖心有不甘,卻只能無奈接受成為北元治下之民的現實。

泌陽縣河道縱橫,比水、泌河、酆水在此交匯,直通淮水,是北上的交通要衝。葉戰曾憑藉此地,將大乾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支撐大軍作戰。

縣境內比水與淮水之間,群山植被茂密,大軍難以翻越。只要以優勢水軍支援,少量人手駐守泌陽縣,就能阻止北元大軍南下。然而,如此戰略要地,卻被拱手相讓。

“大郎,快起床,莫要再偷懶了!趙家莊的趙員外明日家中宴請,奈何東鄉的張屠戶折了腳,這不叫人來請你了!”來人是泌陽縣長豐鄉韓家莊的村長韓老三。

自古政令不下鄉,無論北元還是大乾,鄉里皆以自治為主,當然,若有違法之事,仍可去衙門告發。

一個鄉按大小,通常由四到五個里長負責協助官府收稅、釐清田畝人口、分派徭役等事。至於各個村落,基本完全自治,通常由有威望的人擔任村長,鄰里糾紛基本在村長這裡就能解決。

“韓叔,我實在不太會。”被喚作大郎的人一臉鬱悶。

在大乾,一家男丁中的老大通常被喚作大郎,本無可厚非。然而,這個大郎卻穿越而來,本名武安君,前世常被叫“武大郎”,沒想到穿越後依舊如此。

“怎麼?大郎,還惦記著讀書呢?咱們如今歸了北元,你爹孃早逝,總得養活自己吧?之前你昏迷不醒,尋醫問藥早已家徒四壁,總不能一直靠鄰居接濟。”韓老三語重心長地說,他與武大郎的父母關係不錯,自然希望這小子能謀一條生路。

“武大郎是吧?我家員外說了,除了豬頭和下水,管兩頓飯,再加五十個大錢。若非衙門規定必須由登記在冊的屠戶來宰殺,這好事哪輪得到你?”來人是趙員外家的佃戶,負責跑腿請人。

按照泌陽縣的規矩,屠宰大牲口,一律管一頓飯,外加豬頭和下水,趙員外著實大方。如今一個大錢就能買一個大白麵饅頭,五十個大錢夠窮人吃半個月了。

“您費心,在外面稍坐,我這就把他拉起來與你同去!”韓老三陪著笑,拉著趙家來人到屋外坐下,他今日無論如何也要將這武大郎送去殺豬。

趙家的佃戶翹著二郎腿,心想武大郎只要不傻,定然樂意去。

原本武大郎是泌陽有名的學子,在唐州解試中名列前茅,本該次年去臨安參加禮部省試。然而,唐州被劃歸北元后,他心中失落,買醉跌落水中得了失心瘋。

其母早亡,家中變故後,其父武屠戶也撒手人寰,留下一個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的武大郎。好在武屠戶在村裡人緣不錯,大家幫忙變賣家產請大夫,隔三岔五送些吃食,這才沒讓他餓死。

三日前,武大郎突然清醒,將滿是惡臭的家清掃乾淨,自己生火做飯。訊息很快傳遍村裡,大家也鬆了一口氣,總算村裡少了一個拖累。

“大郎啊,你這缸裡只剩三日之糧,家裡那三畝田早就變賣了,往後還怎麼營生?”韓老三憂心忡忡,讀書人去殺豬,面子上實在過不去。

他也暗暗責怪武屠戶,好好的孩子非送去讀書,老老實實殺豬多好,至少家裡葷腥不斷,讓人羨慕。

無論是大乾還是北元,屠宰都必須由登記在冊的屠戶來幹,私下屠宰會被杖責二十、罰錢十貫。這一規矩主要是為了保護牛、馬、驢等大牲口,避免屠宰過度影響農事,其次也是為了收稅。

比如一頭豬要交二百文的稅,必須先將稅交給里長,領了憑證才能殺豬。在朝廷看來,能殺大牲口吃肉的都是有錢人,收點稅錢天經地義。

“若是殺得不好,就怕趙員外見怪。”武大郎微微皺眉,這些天他思前想後,卻毫無頭緒。既已穿越而來,總要先活下去。

北元的科舉尚不規範,大乾的學子只要身家清白,就能報名參加解試,以文章取勝。而北元這邊則必須有三名官員聯名舉薦,便能直接參加禮部省試。這讓武大郎大為光火。他一個世代殺豬的,上哪兒找官員舉薦?北元的科舉,不考也罷!

北元如此安排,也是為了篩選忠心之人。若都是心向大乾的人中了進士,十幾年後,恐怕大乾入北元,那便是遍地跪迎王師,還打個屁?

至於北元起家的草原人,打仗還行,考試嘛……估計給了答案都抄不好。

“怎麼不會?你自幼跟著你爹殺豬,看也看會了吧?照葫蘆畫瓢,大郎你這般聰慧,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韓老三絮絮叨叨地說。

“也罷!就去試試吧!”武大郎想了半天,報酬著實不錯,殺豬就殺豬吧,總要活下去。

“武大郎是吧?速速收拾一下,隨我上路!”趙家佃戶得到韓老三肯定的回覆,趕緊進來招呼武大郎收拾東西。

“這位大哥,在下武安君!”武大郎深吸一口氣,他實在不喜歡“武大郎”這個稱謂。

武安君才是他真正的名字,當初父親花了百文,請山上道觀的老道長起的。先秦之時,武安君白起是真正的殺神,雖然名字有些搞笑,但比“武大郎”好多了。

“好的,武大郎,趕緊收拾!”趙家佃戶催促道。

武安君無奈搖頭,雖然家徒四壁,但殺豬的家當還在,主要是這東西不好變賣。

他將東西裝在板車上,拉著往趙家莊走去。這副身體還算健壯,年方十六,身高五尺半有餘,換算成後世大約一米七五。出生在屠戶世家,營養自然不缺。只是之前失心瘋,身體還有些虛弱,估計還需一陣調養。

抵達趙家莊時,武安君已氣喘吁吁。鄉間土路難行,七八里地著實夠嗆,若非佃戶幫忙,恐怕得下午才能到。剛進村,就見一幫大姑娘小媳婦圍過來,好似看熱鬧一般。

大乾和北元民風開放,女子行動自由,鄉村之地更是如此,只要不偷漢子,農閒時村頭巷尾都是聊天的。

“早就聽說韓家莊的武大郎不僅書讀得好,還長得俏,總算見到了!”

“可不是,以前都在縣裡讀書,等閒看不到呢!”

“這容貌還不錯,就是身板瘦弱了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