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公開對話,承認了蕭晉權並非自己的親生兒子,是嘉言帝遺留在外的皇子,這些年他冷落蕭晉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皇后還來不及開心,就聽燕王又道蕭晉權雖非他的骨肉,但他品行端正,胸懷大志,怎麼也比讓一個女人牝雞司晨,統治大鄴百官來得合適,若朝廷再不撥亂反正,他就親自出馬,血洗皇城,讓大鄴從此改姓蕭。
滿朝文武百官,聽聞燕王的要求後,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支援蕭晉權繼承皇位。
且不說兩份聖旨孰真孰假,七皇子過於年幼是實事,由皇后監國太荒謬,且她此前在東凌國的攀談裡,不顧大鄴利益,讓出國土的行徑早已觸怒眾人,此次蕭晉權揭露皇后與東凌國的背後交易,他們是信的。
而且不讓蕭晉權當皇帝,那這個江山真有可能最後落入燕王的手裡。
雖然不知道燕王為何要支援蕭晉權,但他願意給這個臉,他們自然願意接著,若不識趣,非要對著幹,以後燕王真當了皇帝,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燕王的性格剛愎自用,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暴君。
當百官紛紛上奏,祈求蕭晉權順應民心,早點繼承大位,皇后氣得當即調派紀家軍,要用武力鎮壓反對她的聲音。
可她的兵馬還未接近皇城,就被燕王的兵馬攔擊住。
城外廝殺起來,但很快就平息了。
紀家軍哪裡是燕王的人對手,很快就投降了。
皇后見大勢已去,知道成王敗寇的道理,自己若是繼續留在宮裡,她們母子只有死路一條,便立即喬裝打扮,準備帶著七皇子逃出皇宮。
可蕭晉權早就和燕王透過氣,兩個人裡應外合。
燕王負責解決城外的紀家軍。
蕭晉權則帶領御林軍,把皇后的鳳殿把控住,皇后前腳剛跑出來,還沒有走到皇宮的大門口,就被他的人攔截下來。
皇后不僅被抓,還被迫從鳳殿裡遷出,從此被關在冷宮裡,為了讓蕭晉權能留下她兒子的一命,江皇后徹底臣服,交出了手中所有的軍權,也讓她的父親徹底歸順於他。
一個月後,蕭晉權順利繼承皇位,改名趙晉權。
當了皇帝的他,立即下了兩道聖旨。
一道是給東凌國的,不僅推翻了皇后之前簽訂的條約,收回之前給東凌國的一個州,還直接指定了東凌國的儲君,由東凌國太子的遺腹子繼承大位,只要江瑾宸做東凌國的國君,大鄴與東凌國便永久和平相處,否則便兵戎相見。
這道聖旨,他交給秦淮林,由秦淮林親自送去東凌國,交給東凌國的老國君。
秦淮林率領著秦家軍,帶著江瑾宸踏回東凌國的故土,東凌國的老國君即便有什麼想法,也不敢不答應,當即認下這個皇孫,並下旨封他為皇太子。
從大鄴到東凌,經過多方博弈,最終目的達成後,秦淮林再次回到大鄴時,已經過去了大半年。
而在他離開大鄴的期間,蕭晉權又下了第二道聖旨,接江明珠進宮,封她為皇后。
等秦淮林得到訊息,趕回來時,已經為時已晚。
這日,蕭晉權下朝後回到太極殿裡,見到宮人們正在換上新的宮燈,江明珠還在那冷著臉,不肯看他一眼,與他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