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桌子是顧嘉月畫了圖紙,讓二伯幫忙做的。
顧嘉月沒有過多的費心思,就是將前世學校的課桌照搬了過來罷了。不過比前世的課桌要大上不少,畢竟這裡使用的是毛筆,得預留出地方擺放硯臺和筆墨。
她先讓二伯幫忙弄幾張出來試試實不實用,要是實用就照著這個再多做一些,等學堂修建好了直接搬進去,要是有什麼地方不適合的,正好也有時間修改。不至於到時候學堂修好了卻找不到合適的課桌。
讓顧嘉月驚喜的事,在木工這一處,二伯居然是能工巧匠。
不但照著她畫的圖紙做了出來,甚至還天才的在桌子上掏了大大小小几個洞。“大的這個可以放硯臺,小的這幾個插幾根杆子就能做筆架,這樣硯臺和毛筆就不容易滾落了。”
顧嘉月不得不佩服。“二伯,你真的太厲害了!”
越是相處,顧嘉月真的是覺得顧家的人都是寶藏啊,感覺每個人都有手藝。
大伯種的莊稼總是比別人種的長的好,二伯會木工,親爹會竹編,爺爺也是什麼都會,奶奶做的鞋子耐穿....
二伯被顧嘉月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就是去石泉村學了兩年的木工手藝,後來家裡拿不出錢來就沒有繼續學了。不過好在認識了呢二伯孃,手藝沒有學到,反倒討到個媳婦,也是不虧。”
不管在那個年代,想要學人家的手藝,都是要給錢的。
不但要給錢,還要在人家做免費的小工。師傅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你還不能主動要求師傅交你。
有很多人學了許多年,也都只學到一些皮毛,畢竟這可是掙錢的手段,誰會輕易傳授出去?
所以二伯學了兩年,每年都得給那木工一兩銀子不算,還要住在他家,給他家作免費的小工,還不教他新東西。
二伯覺得沒有意思,就回來了。
不過倒是與那木工師傅家隔壁的姑娘熟悉了起來,最後甚至結為一家人。
也算是一件好事。
言歸正傳。
因為孫海的年紀最小,人也矮,所以顧嘉月讓把桌椅放在最前面。“來,小海,坐下吧。”
安排好位置後顧嘉月將自己的書給了孫海。“現在我們學到了《千字文》,你先跟著跟著學,學不懂也沒關係,等學堂修建好了你可以從頭開始學一遍。有什麼不懂的也可以在下課問我。”
因為沒有預備到會在學堂修好之前招收到新學生,所以顧嘉月並沒有準備多餘的課本,只能暫且讓孫海先用著自己的。
不過這事也提醒了她,學堂已經開始修建了,那課本得儘快安排下去。
但她的教學方式有些不同,大乾的單本啟蒙書籍根本滿足不了她的教學要求。
所以這段時間,她將大乾的啟蒙書本與現代的課本結合在一起,編些出全新的教材。
“看來得讓康子幫忙找人印刷教材了。”
將這事記在心裡,顧嘉月開始上課。
孫海這是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聽顧嘉月講課,與後面渾身像有刺的顧宇河不同,他聽得十分認真。
雖然有很多字他不認識,但他還是儘量的去聽和記。
姐姐說了,這是他唯一能改天換命的機會,要珍惜,以後奶奶和阿孃能不能過上好日子,都得看他努力程度。
所以他根本不敢分心。
顧嘉月十分滿意。
雖然都說有教無類,但誰不喜歡好學生呢?
這孫海簡直就是第二個宋初筵啊。
顧嘉月講得更加賣力了,還是顧宇河提醒,她才反應過來到下課時間了。
她咳嗽兩聲,掩飾自己的尷尬。“好了,早上的課就上到這裡吧,下午準時過來。”
“夫子,課本還你。”孫海小心翼翼的合上課本,雙手遞給顧嘉月。
顧嘉月頓了頓,唇角勾起,眼中多了幾分笑意。“給課本送與你了,你可得好好保管知不知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