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信看著周語安排得井井有條,心裡暖暖的。雖然他不願與院裡人來往,但也不會阻止家人交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這很正常。
晚飯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配著涼拌小菜,吃得其樂融融。老太太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時不時給周語夾菜。
“奶奶今天收穫如何?”周語好奇地問。
老太太放下筷子,繪聲繪色地講起來:“三大媽家的茶是新茶,吳老師正在備課,王江興媳婦剛洗完衣服...”
她把每家的情況都說了一遍,誰熱情,誰冷淡,誰給倒水,誰愛答不理,說得有聲有色。
陳守信聽著,越發覺得有這樣一個精明能幹的老太太,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她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如何周旋,這些都是他不願意也不擅長的。
夜深了,老太太和周子軒去了小屋二樓。陳守信靠在床頭抽菸,周語趴在他胸口畫圈圈。
“當家的,你真要教子軒識字啊?”周語輕聲問。
“嗯,趁著有空,教他一些。”陳守信吐出一口菸圈,“等明年找個好學校給他上學,現在識字少,以後吃虧。”
“謝謝你。”周語柔聲說,聲音裡帶著感動。
在這個屬於兩人的私密空間裡,他們有著獨特的稱呼方式。白天在外面,就得改口叫“同志”了,這是這個時代的烙印,誰也改變不了。
陳守信掐滅菸頭,摟著媳婦沉沉睡去。雖然四合院里人心複雜,但他們的小家,正在慢慢變得溫暖,這就夠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夏日的暑氣漸濃。
陳守信的婚假休完,正好趕上週末。這幾天裡,他陪著周語逛了兩趟街,街道兩旁的梧桐樹投下斑駁的陰影,蟬鳴聲此起彼伏,空氣中瀰漫著獨屬於這個年代的煙火氣息。
第一次逛街主要給周語母子三人添置衣物。周子軒站在服裝店的鏡子前,不停地轉圈打量自己身上的新衣服,眼睛裡閃爍著孩子般純真的光芒。周語則在一旁耐心地幫他整理衣領,臉上洋溢著溫柔的笑意。
“奶奶,您也試試這件。”周語拿起一件藕荷色的襯衫,遞向老太太。
老太太擺擺手,“我這把年紀,穿啥都是浪費。”她只要了一塊布料和一雙千層底的老京城布鞋,那雙布鞋是老字號的手工活,做工精細,鞋面上還繡著暗紋。
“奶奶,您沒裹過小腳,大步流星,殺氣騰騰,鞋子總是磨得特別快,多備幾雙也好。”陳守信勸道。
老太太眼角泛起笑紋,“就你們這些小輩會心疼我。”
第二次逛街是因為老太太要搬回前院住。陳守信拉著周語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來到百貨商店,古銅色的四葉華生牌電風扇在櫃檯上靜靜陳列,這可是當時最時髦的電器。
“這個風扇不錯,奶奶住前院能用得上。”陳守信指著風扇說。
周語點點頭,“確實,前院下午太陽大,有個風扇能涼快些。”
回到家後,老太太從老李頭那兒換來一堆舊報紙,搗鼓了半天漿糊,牆上總算糊滿了。那些泛黃的報紙上印著各種標題,有的還能依稀看見當年的重大新聞。陳守信每次進屋,總覺得這種土裡土氣的裝飾反而讓人倍感溫馨,彷彿能從字裡行間嗅到歲月的氣息。
周子軒因為年紀小,不能獨自住在小樓,只好跟著奶奶搬去前院,小傢伙站在院子裡,低著頭踢著腳下的小石子,眼裡滿是不捨。
“子軒,過來。”陳守信蹲下身,從口袋裡掏出一包大白兔奶糖,“給你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