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聰明。”林風點頭,“但還不夠。你們不僅要把人帶走,還要在帶走他們的同時,觀察你身後隊友的位置。你的跑動,是在為他們創造機會。你們是誘餌,也是訊號塔。”
他很少會親自下場指導,但今天,他站在了這群年輕人中間。
“忘掉你們的位置,忘掉進球的壓力。把球場當成一塊畫板,用你們的跑動和傳球,在上面畫出最漂亮的圖案。我不要看你們進多少球,我要看你們能創造出多少次讓對手狼狽不堪的配合。”
“不要怕失誤,在這裡,失誤的權利屬於你們。去跑,去傳,去享受比賽。”
他的話有一種奇特的魔力,驅散了少年們心中的緊張和不安。
訓練開始。
這套“無鋒陣”的運轉,起初是生澀而混亂的。球員們習慣性地向前找支點,卻發現前面空無一人。傳球失誤頻頻出現。
但林風沒有喊停,只是靜靜地看著。
二十分鐘後,變化發生了。
奧利弗·貝克在禁區前沿拿球,他沒有像傳統前腰那樣嘗試突破或射門,而是突然一個斜向回撤。羅瑟勒姆的模擬中衛下意識地跟了出來。
就在中衛離開位置的一瞬間,一直埋伏在第二梯隊的替補中場安東尼·斯威尼,像一把利劍,猛地從肋部插入了那片真空地帶。
貝克沒有回頭,一腳出球,皮球精準地找到了前插的斯威尼。
雖然斯威尼最後的射門因為緊張而打高,但整個進攻套路,行雲流水。
場邊的老約翰和普利斯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的驚駭。
成了!
那個理論上的“活塞”戰術,第一次在現實中運轉了起來!
接下來的訓練,球員們的信心越來越足。因斯和貝克的跑位越來越靈動,他們就像兩條不知疲倦的游魚,將對方的後防線攪得不得安寧。而身後的中場球員,也開始更果斷地前插。
球場上,一種前所未見的進攻模式,正在這群年輕人的腳下,慢慢成型。
比賽前一天。
哈特爾普爾聯俱樂部官網,公佈了英錦賽的比賽大名單。
瓦爾迪、西於爾茲松、亨德森、沃克……所有主力,全部輪休。
取而代之的,是一長串陌生的名字。湯姆·因斯、奧利弗·貝克、安東尼·斯威尼……這份名單的平均年齡,甚至不到22歲。
訊息一出,外界媒體一片譁然。
《每日郵報》:“戰略性放棄?哈特爾普爾聯的野心僅限於聯賽。”
天空體育的評論員則認為:“可以理解的輪換,但派出這樣一支青年軍,幾乎等同於提前投降。這對英錦賽這項賽事本身,是一種不尊重。”
遠在南約克郡的羅瑟勒姆市,當地媒體更是將哈特爾普爾聯的這份名單,視作一種輕視和羞辱。
羅瑟勒姆的主教練,在賽前的新聞釋出會上,面對著記者的長槍短炮,臉上掛著毫不掩飾的嘲諷。
“我看了他們的名單。說實話,我有些失望。我以為我們會迎來一場真正的戰鬥。”
他攤開雙手,對著鏡頭笑了笑。
“看來,哈特爾普爾聯的板凳上,除了一群孩子,已經沒人可用了。”
“不過沒關係,我們很樂意在主場,給這些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們,上一堂生動的教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