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慢慢地,他們開始提高嗓門,用盡全力去呼喊隊友的名字。
他們的傳球和跑位,在巨大的噪音背景下,反而變得更加果斷和專注了。每一次成功的配合,都能聽到他們自己激動的吼聲。
戰術演練也在同步進行。林風和老約翰把布里斯托爾流浪者最擅長的幾個定位球戰術,在戰術板上翻來覆去地推演。
每一個防守人的站位,每一個進攻球員的跑動路線,都摳得極細。老約翰甚至拿出尺子,親自測量球員的站位距離,確保分毫不差。
瓦爾迪、舒梅切爾這些經歷過大場面的核心球員,在林風的引導下,也很快冷靜下來。
他們把對溫布利的期待,轉化成了訓練場上一遍遍的衝刺和撲救。
瓦爾迪會在加練射門時,想象眼前是溫布利的球門。
舒梅切爾則會在撲救時,想象自己正面對布里斯托爾流浪者頭號射手蘭伯特的勁射。
他們知道,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在決賽中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俱樂部這邊,約翰·斯通忙得腳不沾地。
他帶著行政團隊,把球隊去倫敦的交通、五星級酒店的住宿、全新的決賽裝備,甚至連球員家屬的球票和助威圍巾,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細緻到預訂的酒店必須有專業的冰浴室,以確保球員能得到最快的恢復。
斯通先生每天都頂著兩個黑眼圈,但他臉上卻掛著前所未有的興奮。
他感覺自己不是在為一家小俱樂部奔波,而是在為一個即將加冕的王者籌備盛典。
蘇菲·格林的《溫布利日記》系列報道,成了《哈特爾普爾郵報》最受歡迎的版塊。
她採訪了球員,採訪了老約翰,甚至採訪了俱樂部食堂的大媽,從各個角度記錄著小鎮對這場決賽的期待。
她的報道,讓整個哈特爾普爾都沉浸在一種狂熱的氛圍中。
媒體上,布里斯托爾流浪者那邊也放出了豪言,他們的主教練公開表示,有信心在溫布利擊敗哈特爾普爾聯,捧起冠軍獎盃。
一些英超名宿則在電視節目中分析,雖然哈特爾普爾聯是黑馬,但布里斯托爾流浪者在聯賽中的表現同樣穩定,這場決賽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林風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表面上,他對決賽表現得雲淡風輕,像是在準備一場普通的聯賽。但私下裡,他辦公室的燈常常亮到深夜。
這天下午,訓練剛剛結束,林風的電話響了。他接起來,聲音立刻變得冷靜而職業。
“張伯倫先生,下午好。關於下賽季球衣袖口的廣告贊助,我想我們不需要再討論價格了。
我的報價是每年五十萬英鎊,一分都不能少。”
電話那頭似乎在猶豫,林風繼續說道。
“是的,我相信,即將登上溫布利,並且有極大可能成為‘雙冠王’的哈特爾普爾聯,值這個價錢。甚至,我認為這個價格,對你們來說已經很優惠了。”他語氣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聲音裡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自信,“溫布利的曝光度,加上我們球隊目前在英格蘭足壇掀起的風暴,這筆投資,只會讓你們公司的品牌價值遠超預期。”
窗外,是球員們在噪音中打打鬧鬧的年輕身影。
電話裡,是商業談判。
林風的目光,已經越過了溫布利,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他知道,這座獎盃,不僅僅是榮耀,更是他打造“北境足球帝國”的又一塊堅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