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跟其他人的真實想法相比,大衛•安德森的想法卻比所有人都清晰得多。
與薛帕德以為的安德森也被這場鬧劇所困惑不同,安德森真正的困惑在於,他發現一個有意思的點。
那就是人類帝國似乎跟他印象裡的大英帝國挺像的。
為什麼他會有這個認知呢?
因為大衛•安德森出生於倫敦。
是的,雖然他是個黑人,但他也是軍校高材生出身,所以無論如何,對於歷史他是熟悉的。
當然,要說人類帝國完全照搬了大英帝國那是說笑了,但是他卻看得出來這個銀河系政權的體制在人類古代歷史上都有強烈的印證。
比如拉胯的陸軍裝備——與其說是拉胯,倒不如說是對於陸軍裝備的發展非常不看重,這是妥妥的老倫敦風格。
對於實彈武器、爆彈武器、鐳射武器和等離子武器幾個科技水平不一的槍族放在一起,讓安德森看出來,人類帝國麾下的星球發展水平可能參差不齊,而且敵人各色各樣,威脅巨大。
因為只有科技水平無法發揮到一定份量的星球才會需要去研究和生產實彈武器。而有能力發展的一定會極力生產鐳射武器——因為其科技含量高卻成本低廉,後勤負擔極小。
但是鐳射武器的威力再怎麼提升也無法提升到等離子武器和熱熔武器的威力,因此他們的敵人很可能巨大,皮糙肉厚,甚至能數量眾多因此能輕易扛住傷亡,只要火力密度一旦減弱就能迅速完成短兵相接——因此一定要準備恐怖的近距離打擊武器。
這點,在安德森開始參觀人類帝國願意展出的裝甲力量時得到了體現。
無論是以一個叫黎曼•魯斯的人命名的,類似馬克坦克和炮塔結合的混合體主戰坦克;還是一種名叫奇美拉的裝甲車,亦或者是一種名叫金牛座的全地形裝甲車……都不是利於機動的裝甲車輛。
是不是很熟悉?頓時讓人想起來一輛叫挑戰者的坦克,或者一輛叫做“酋長”的坦克,更有甚者可以完全追溯到瑪蒂爾達、丘吉爾之類的古老坦克。
這些坦克的機動性是如此之差,以至於其越野時速只有可憐的35公里一小時。
但令人驚異的地方在於,黎曼魯斯坦克身上有很多武器:炮塔上有一門大口徑戰鬥加農炮,炮身上還加裝了一挺大口徑機炮……也可能就是所謂的重型大口徑爆彈槍;而車身兩側都安裝有一挺重爆彈槍。
一臺總重在六十噸的黎曼魯斯坦克,能在180度的扇形範圍內都擁有各自戰鬥的部分。
但這樣滿是炮口的重型載具卻沒有任何預防FPV無人機和反裝甲武器的設定,也就是說只要這輛坦克出現在本地宇宙任何戰場,都會被抓住弱點然後即刻銷燬。
那作為一輛沒有對空功能,無法防禦FPV無人機的重型載具,難道帝國的敵人都是連一點立體打擊戰術都不會的鐵憨憨?
有這個可能,但完全是這類敵人則絕對不可能。
聯想到這個帝國能屹立萬年而不倒,就能說明這個坦克絕對有其優勢,並且能完全無視這些致命弱點帶來的威脅。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輛弱點明顯,機動性奇差無比的步兵坦克在一位戰略指揮家手上該怎麼出牌才能發揮優勢呢?
其實,細細一想就不難發現,既然主戰坦克一點防空設定都沒有,證明其制空權將完全交給艦隊來控制——這也是為什麼,在展示裝甲力量的時候,是真的只展示裝甲、牽引火炮以及自行火炮這些純陸戰力量,卻完全不提對地支援的空軍力量。
恐怕……這些力量都攢在艦隊這裡。
而另一種佈置方式,恐怕就更加冷血無情了。
如果,在空對地支援打擊被牽制住的情況下,步兵可能就只有透過單兵反坦克導彈和同樣的陸基反載具武器去應付坦克衝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