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晉

第1430章 窮途(二合一)

次日上午,一批糧食物資運抵京城。在長幹裡街區進行賑濟分發。左近小長乾等居民區的百姓也聞訊而來,場面熱鬧之極。

雖然糧草物資不多,每一戶只能分到很少的一部分,但是百姓們還是感恩戴德,歡喜不已。

李徽和謝道韞也悄然到場,穿著厚厚的衣服,遮擋了面容。他們既是來看看賑濟的場面,同時也是來看看長幹裡的老宅子,看看有無修繕的必要和可能。

冬陽照在長幹裡街市上,周圍的百姓抱著領來的衣物糧食美滋滋的行走著,一個個喜笑顏開。這一批賑濟的物資起碼可以讓他們十餘日衣食無憂。家裡人也不用捱餓了。

街口內側,一群布衣和尚搭了粥棚施捨粥飯和麵餅,許多百姓圍著排隊領取。在人群之中,李徽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周毅,正站在粥桶之後用木勺給百姓們舀粥飯。

李徽和謝道韞來到周毅身旁,伸手拉了拉周毅的衣服。周毅在忙著照應面前領粥的百姓,並沒有注意李徽的到來。他一邊給百姓舀粥,一邊道:“要吃粥飯去排隊,插隊可不好,別人都排隊呢。”

李徽笑道:“我不吃粥,我就想問問,你小子怎麼跑來施捨粥飯了?”

周毅嚇了一跳,轉頭過來,雖然李徽捂著臉,周毅還是立刻認出了李徽。

“義父?”周毅瞪大眼睛道。

李徽擺手低聲道:“你還沒回答我呢。”

周毅忙招呼了一名僧人來代替自己,請李徽和謝道韞來到粥棚一側,拱手行禮道:“孩兒見過義父。適才失禮。”

李徽向謝道韞一指道:“還有你道蘊義母。”

周毅這才認出謝道韞,忙又行禮。這才解釋道:“義父,我昨日和阿爺去瓦官寺拜見法汰大師,感謝他當日救助之恩。得知瓦官寺今日要設粥棚施捨賑濟百姓,便向法汰大師請求前來幫忙。帶了些人來也幫著維持一下秩序,也算是報恩積德。若是不妥的話,我這便帶人回營。”

李徽笑道:“有什麼不妥的,你做的很好。”

周毅撓頭笑道:“義父不怪就好。義父要不要見見法汰大師?他昨晚說,很想見見義父呢。”

李徽笑道:“他在此處麼?”

周毅往一側一指道:“諾,法師就在那裡。”

李徽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名老僧身著灰袍正站在粥桶之後將熱騰騰的粥飯分發給面前的百姓。他神色慈祥,還不時的跟百姓說話。遇到有抱著孩童的,還多給一個麵餅。

李徽點點頭道:“那便見一見。”

周毅大喜,前去告知。不久後,那老僧大步而來,見到李徽之後,合掌行禮。

“老衲見過李大人。李大人居然在此,恕老衲眼拙了。久仰李大人之名,今日得見,老衲之幸。”法汰道。

李徽還禮,笑道:“法師有禮。法師慈悲濟世,在此施捨賑濟,實在是令人敬佩感動。此刻一碗粥,堪比山珍海味,乃是活人之舉。”

法汰呵呵笑道:“李大人過譽了,此乃我佛門之人的本分。只是盡些綿薄之力罷了。些許薄粥,只能充一時之飢,解決不了他們的苦難。真正要讓他們活命,還得靠李大人啊。”

李徽笑道:“我也只是盡力。賑濟的糧食物資也很有限。”

法汰笑道:“賑濟的糧食物資只是權益之舉。關鍵的不是這些,而是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方可長久安身立命,生生不息。那些事,恐唯有李大人能做到了。老衲說的是這些。”

李徽呵呵笑道:“法師身在佛門,心繫天下啊。”

法汰道:“佛門也在塵世之中,佛門之輩,也是百姓啊。我等所為之事乃是小慈悲,空慈悲。李大人若能讓天下太平,解百姓之倒懸,那才是真正的大慈悲,真正的大善。”

李徽苦笑道:“可惜我未必能如你之願。我恐無此能力,擔不起如此大任。”

法汰合掌道:“阿彌陀佛,李大人不能,則無人能夠了。李大人,百姓苦的很,百姓也好的很。但給他們活路,他們便會聽你的。李大人當世雄才,這些話老衲也不必說,你自會比老衲明白。這些天,李大人手下之兵秋毫無犯,行事有矩。李大人也立刻對民生關注,賑濟百姓。這些都是之前那些人不曾做到和想到的事情。所以,老衲看好李大人。能力多大,便要擔負多大的責任。李大人可莫要推辭,需當仁不讓才是。”

李徽微笑不語。

法汰法師微笑看著李徽道:“李大人其實什麼都清楚是不是?李大人顧忌什麼?”

李徽笑道:“我顧忌什麼?我什麼也不擔心。要說擔心,那還是擔心百姓心裡怎麼想。萬一他們期盼的不是我來拯救他們呢?法師怎知他們心中所想?今日我來,明日他來,也許對他們而言沒什麼區別。”

法汰微笑不語,合掌沉吟片刻,沉聲道:“李大人,這個問題老衲不必回答,李大人自去體會便是。你聽聽那些孩童在唱些什麼。李大人自己認真的聽,答案或許就在其中。”

李徽一愣,順著法汰慈祥的目光看去。但見粥棚之外的陽光裡,十幾名孩童吃飽了粥飯在陽光下玩耍,他們跳來跳去,口中唱著童謠。

“長干巷,巷長幹,

前年殺道子,今年驅諸桓。

來去如走馬,兜轉不平安。

百姓落水火,日日淚不幹。

長干巷,巷長幹。

李郎止金鼓,井水甜又甜。

李郎開廩倉,竹馬繞井欄。

巷口問阿婆,都指李青天。

長干巷,巷長幹,

李家郎君坐堂前,

耄耋得寧,童稚得歡,世間得安!”

李徽呆呆的聽著那些孩童的童謠,一時之間,不知何種感受,心情複雜。

法汰微笑合掌道:“李大人,童謠所唱,便是百姓所想。李大人若是感覺心中不安,不妨多聽聽這些童謠,或許便知答案,便有信心。阿彌陀佛,老衲要去施粥了,少陪了。改日有瑕,請李大人前往我瓦官寺一行,老衲必掃塵以待。今日卻失禮了。”

李徽合掌還禮道:“法師自便。”

法汰離去,自去忙活。李徽和謝道韞也離開了粥棚,慢慢的沿街漫步。

陽光正好,天氣溫煦。熙攘的人群之中,身後的童謠一直伴隨著兩人響起,聲音甚至越來越大,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長干巷,巷長幹,

前年殺道子,今年驅諸桓。

來去如走馬,兜轉不平安。

百姓落水火,日日淚不幹。

長干巷,巷長幹。

李郎止金鼓,井水甜又甜。

李郎開廩倉,竹馬繞井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