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偽軍留下一些屍體,成功突破了山林間伏擊的八路軍的攔截,衝了出去。
山口命令部隊腳步不停,繼續向徐家莊據點推進。
雙方激戰的左右翼山林間。
九班第五作戰小組組長小石頭馮保民,目睹鬼子突出重圍,率領剩餘的戰士們,沿著山路,繼續向鬼子突圍的方向追擊。
此戰。
“為拖延,擾敵之計!”
幾十分鐘之前,在指揮部制定此次進攻徐家莊據點,並沿途打援,伏擊日軍的作戰部署中。
陳建率先指著從大王村據點通往徐家莊據點的沿途山道,提出:“這整條路透過來,沿途的地形地勢都非常適合咱們進行遊擊作戰,冷槍偷襲。
那就把各小組分派過去。
依託沿途的地形地勢,充分發揮我方阻擊的縱深優勢,層層展開,哪怕是剝洋蔥,也把小鬼子的皮一層一層的給我扒下來。”
“在這夥鬼子和偽軍抵達徐家莊據點之前。
能多消耗日偽軍一分兵力,咱們最終能夠全殲這夥日偽軍的可能性,就能大上一分。
就算是不能消滅多少鬼子,也能不斷消耗敵人的銳氣,更重要的是,鬼子對於咱們九班的兵力情況並不清楚。
小鬼子絕不會想到,咱們在圍攻徐家莊據點的同時,還能抽調五個班的兵力沿途伏擊。
先以小規模的兵力,零散的伏擊,在沿途不斷消耗日軍,同時麻痺日軍的判斷,讓鬼子認為咱們兵力有限,只能以這種方式來拖延他們。
在小鬼子放鬆警惕的時候,把他們放進咱們最終安排的伏擊圈內,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那麼具體是怎麼安排的呢?
陳建就著軍事模擬沙盤進行部署:
“首先,徐家莊據點要盯死了,這可是咱們釣魚的誘餌,魚沒有上鉤之前,誘餌絕不能丟。
但是冬瓜,馮大忠和馮保國他們三個作戰小組放在這裡多少有點浪費了,再想辦法抽掉一半兵力出來,參與伏擊戰,剩餘兵力確保據點裡的鬼子和偽軍不敢突圍就成。”
“那麼咱們手上就有將近六個班的兵力。
其中,石頭和馮保民這兩個班,就負責在沿途交替阻擊日偽軍,不求擊殺多少敵人,只要暫時拖延敵人的步伐就行。”
“最後剩下的四個班,自然是負責在最終的伏擊戰中消滅敵人。”
“具體的伏擊火力配置方面,梯次設定:咱們的隊伍這次有輕機槍三挺,手榴彈兩百顆,還有人均一把的步槍。
具體火力展開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率先展開的是最下方的兩翼手榴彈投擲小組,每組十人,共計二十人,每人各裝上十顆手榴彈,拉環提前準備就緒,戰鬥打響之後,三分鐘之內給我全部丟下去。
中線火力則以步槍手為主,槍法最好的各組長和副組長,提前進行作戰分工,確保在戰鬥打響的第一時間敲掉鬼子的機槍手和炮手,防止鬼子以優勢火力還擊。
至於最高一層的火力,當然是由三挺輕機槍作為支撐點展開,藉助居高臨下的地勢優勢,充分發揚火力,全面壓制日軍。”
“最後是什麼呢?”
“三線火力展開,鬼子偽軍的傷亡差不多之後,司號員把衝鋒號給我吹起來,除了機槍手和特定槍手之外,全部展開衝鋒,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戰鬥。”
陳建如此安排,也是考慮到日軍有進一步增援的可能。
時間拖得越久,變數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