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非常喜歡第17這個數字。
從當初的鋼鐵17連,到後來的第17團,第17支隊。
17這個數字,用在戰鬥序列編號裡可是一點也不小,就好像17連前面還有16個連,17團還前面還有16個團似的。
這可比什麼新一團新二團之類的聽著好聽多了。
所以八城軍分割槽直屬的第一個炮兵團叫什麼?
那就叫第17炮兵團。
小鬼子一聽,還真以為前面有16個炮兵團呢!
實際上16個倒不至於,五六個倒是真有——畢竟軍分割槽麾下的各主力團,基本上也都有個炮兵團的編制。
指揮部直屬的炮兵部隊,那自然不能少了。
後來八城軍分割槽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兵工廠,其中規模最大,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兵工廠。
同樣也叫第17兵工廠。
聽著還以為前面還有16個兵工廠吶!
從黃山戰鬥結束之後,準確的說是從八城攻防戰大敗鬼子第一軍之後,整個十七支隊的發展,整個敵後特別戰區的發展。
除了一方面繼續對日的作戰之外。
另一方面,陳建將相當大的一部分精力,投入在兵工廠的建設,和對應武器的改造研發生產當中。
八路軍的軍工基礎異常薄弱,比起國軍尚且遠遠不如,更別說是和同時期號稱世界工業強國的日軍對比了。
所以陳建也沒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首先便是軍工基礎打造,兵工廠成立之後,一方面是大量人材的引進,甭管是從陝甘寧大後方來的,還是從敵佔區,國統區吸引招納過來的,亦或者是那些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愛國學生和老師們。
總歸只要是人才,會點技術,哪怕是個精湛的木匠呢,也不能放過。
同時,陳建在不久前的前敵總指揮部的軍事會議上提出。
以武裝奪取日偽軍的軍工基礎為目標,迅速壯大夯實八路軍自己的軍工基礎。
但凡是和“軍工”二字掛點邊的裝置,技術資料,人才,場地,材料等等,通通往回拉就對了。
因為即便是萬丈高樓,它也只能從最基礎的地基夯實開始起步。
再精良的裝備,也離不開基礎的軍工體系支援。
而各大兵工廠,甚至說是一些小型的炸彈廠——實際上就是最簡單的木柄手榴彈製造廠,還有手搓武器作坊成立之後。
最初的生產,也是以最為簡單最為基礎的武器為主。
比如製作工藝簡單的木柄手榴彈,相對簡單的捆綁式炸藥包等等。
再難一些還可以研究肥田粉炸藥。
武器的生產上也由最基礎的步槍,從最開始的維修研究改造開始起步,到逐漸仿製,乃至是自主生產。
比如當初陳建最先花費軍功兌換的38式步槍生產線。
還有60迫擊炮生產線。
技術人才和生產人員們,也經歷了一個由陌生到了解熟悉,並逐漸上手的過程。
後期,除了由系統提供的該類生產線之外。
八城根據地甚至還自己嘗試過建立類似的生產線,並以38式步槍為原型,對應的仿製過一款當時被稱之為40式的抗戰步槍。
只是因為效能方面不比鬼子的38式好多少,再加上達不到批次生產的程度,也就給捨棄了。
但總歸是一次良性的嘗試。
在兵工廠召開的技術研討會議上,陳建參會,並高屋建瓴的提出:“目前,咱們和日軍的戰爭局勢在不斷演變。
繼續在傳統栓動式步槍上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究,即便是研究成功,咱們了不起再生產一批自主研發的栓動式步槍。
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與鬼子的38式步槍對比,恐怕也取不到什麼明顯的優勢。
所以咱們要麼不研究,要研究就得研究點不一樣的東西。”
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當年的燧發槍,到後來改進的栓動式步槍,熱武器時代的武器,終究是圍繞著火力的高效性進行。
再到輕重機槍之類自動火力的出現。
熱武器時代的交鋒,雙方自動火力的強弱,已經能夠從相當程度上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然而這樣的自動火力還是不夠,它太費事了,最輕的機槍也有一二十斤,笨重的很,根本達不到將單兵作戰火力充分發揮的效果。
所以咱們的研究課題,始終是離不開如何充分發揮單兵作戰火力這個方向。
比如單兵作戰的反坦克武器。
比如單兵作戰的步槍系列。
栓動式步槍遲早會被淘汰,落後於熱武器時代的戰爭,比其更加高效,由單兵就可以發揮的半自動步槍,乃至全自動步槍。
遲早會成為戰場的主旋律。
這一點,西方的一些軍事強國早已經走在了咱們的前列,包括蘇方,美方,他們手中已經研發出了一些半自動,甚至是全自動的單兵步槍系列武器。”
“所以說,同志們,咱們如今既然有嘗試超越的機會,就決不能輕言放棄!”
為此,陳建透過系統兌換了大量包括半自動步槍,甚至是到自動步槍的相應設計圖紙,甚至是對應引數,實驗資料等等。
——以繳獲的方式從日軍的倉庫裡獲得,也越發的讓幹部們意識到,或許就連小鬼子都在私底下研究,傾向於自動火力的單兵作戰武器。
大家越發的感受到緊迫。
考慮到以八城軍分割槽目前的工業基礎,即便是相對於前些年有較大的進步,然而直接上手研究自動步槍,多少有點困難。
甚至可以說不切實際。
陳建提出,先著手於研製生產半自動步槍系列。
有系統給出的設計圖紙,對應的引數,甚至是相關實驗資料,再加上整個八城軍分割槽兵工廠不斷夯實的工業基礎。
對應生產出半自動步槍的難度也會小得多。
然而還是到一個多月前,17兵工廠那邊才傳來訊息,說是根據從鬼子那裡繳獲的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圖紙,對應引數和實驗資料,兵工廠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預計正式著手生產第一批半自動步槍。
而就在方才,陳建收到訊息,說是第一批半自動步槍已經順利產出。
他這才迫不及待地趕來。
按照陳建的設想,有全套的設計圖紙,對應的引數,甚至還有實驗資料,以17兵工廠的軍工基礎,生產半自動步槍大機率是沒有問題的。
即便是達不到批次生產。
最起碼先生產出一批,提供給八城軍分割槽的精銳作戰部隊。
在中日戰場上,雙方菜雞互啄,無論是八路軍,國軍還是日軍,各方使用的都是以栓動式步槍為主。
拉一下槍栓,子彈上膛之後再據槍,瞄準,射擊。
單兵射擊效率極低。
試想一下,若是在兩軍對戰之際,雙方的兵力規模,戰術水平都相當,而此時鬼子依舊端著傳統的五發容量的38式步槍。
八城軍分割槽這邊,戰士們使用的卻是可以不斷扣動扳機,直接省略拉動槍栓的過程,連續射擊的半自動步槍。
甚至能在一分鐘之內打出三四十發的子彈。
而當這樣的步槍手的數量是幾千人,乃至是幾萬人。
對於拿著栓動式步槍的小鬼子而言,這和成千上萬個抱著自動武器開火的八路軍有什麼區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