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的鬼子坦克兵再無聲息,整輛坦克幾乎被一炮炸成廢鐵。
如果說坦克與坦克的交鋒,裝甲車與裝甲車的碰撞,雙方相互摧毀對方戰車的效率還較低的話。
繼而。
協同坦克和裝甲車展開的八路軍步兵——準確的說是騎著戰馬,坐著摩托,或者說是乾脆掛在坦克和裝甲車改裝延伸的懸空架位上的步兵戰士們。
毫不猶豫地掏出那一個個模樣古怪的圓筒,扛在肩上。
瞄準鬼子的坦克和裝甲車輛,然後果斷扣動扳機。
砰——
短促的破空聲中。
具有破甲威力的火箭彈拖著尾焰,飛射出去。
以直射150米左右的射程,針對性的打擊鬼子的坦克和裝甲車輛,即便是在運動中的鬼子坦克和裝甲車,計算好提前量,精準度依舊不低。
爆炸聲中,火箭彈的破甲威力宣洩開來。
遠遠的望去,隨著巨大的衝擊波,就像是一個錘子砸開罐頭那樣簡單,轟然爆炸中,直接將鬼子的所謂中型坦克、輕型坦克徹底撕裂。
帶隊的鬼子中將驚呆了。
“那是什麼武器?”
他的聲音有些顫抖,方才發射那些炮彈的分明是八路的單兵,只是扛著那麼一個圓筒,一發炮彈,竟能將帝國的一輛戰車直接摧毀。
八路軍的反坦克作戰能力,何時已經恐怖到了這種程度?
他難免往深處去想。
有如此恐怖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帝國的機械化作戰優勢呀,或許會蕩然無存。
“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怎麼會演變成這樣的戰局?”
中將喃喃著發問,卻得不到任何答案。
唯有映入眼簾的那些曾經代表著帝國之榮耀,不可戰勝的坦克和裝甲車輛,在八路的反坦克炮火打擊下,一輛接著一輛被摧毀,滅亡。
當八路率先推進的中型坦克,以絕對的裝甲優勢,火力優勢,強行將日軍快速反應部隊的外線防禦徹底撕裂。
繼而,那龐然大物的鋼鐵之軀,衝進日軍的快速反應部隊陣營。
針對鬼子的傳統騎兵部隊,一些可謂薄皮的裝甲車輛,輕型,乃至超輕型坦克,豆丁坦克,展開幾乎單方面的屠戮。
整場機械化部隊對機械化部隊的交鋒,已經上演為一場單方面碾壓打擊的盛宴!
日用此次從石門和北平調動資源,好不容易湊齊的這支快速反應部隊,兵力規模足有2萬餘人。
沿途遭遇八路軍的多段打擊,傷亡不小,但兵力依舊在2萬左右。
而八城軍分割槽這邊整合資源打造的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統共也就2萬餘人,又兵分兩路,一路北上,一路南下,以精銳對精銳,迎戰日軍的快速反應部隊。
那麼一路就只有1萬餘兵力。
從兵力規模上來講。
日軍的快速反應部隊明顯佔有絕對優勢,畢竟兵力是八路軍的兩倍左右。
奈何在機械化作戰優勢上比不上八路。
尤其是在坦克、裝甲車的裝甲防護力、火力強度上。
另外,日軍的步坦協同戰術明顯有些拙劣,似乎還停留在坦克掩護步兵衝鋒,步兵協同坦克推進的層面上。
鬼子的單兵缺乏反坦克作戰能力。
當八路軍以制式火箭筒為單兵反坦克作戰武器,協同坦克,展開反擊,日軍所謂的快速反應部隊的兵力優勢,便顯得有些拙劣可悲了。
以步兵甚至是輕裝騎兵為主的所謂快速反應部隊再多。
在八城軍分割槽的坦克和裝甲車,以及自行火炮組成的鋼鐵洪流面前,和螳臂擋車又有什麼區別?
當日軍快速反應部隊陣營中,作為主要火力的一輛輛坦克和裝甲車,被八路軍的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逐漸摧毀。
剩餘的日軍步兵,騎兵,以及由超輕型坦克和薄皮裝甲車組成的所謂快速反應部隊。
明顯已經成為待宰的羔羊。
對於日軍而言,最絕望的莫過於若是面對傳統的八路軍步兵,他們即便是打不過,或許還有突圍逃走的可能。
可在這樣一片平坦的地形上,面對具有絕對機械化優勢,火力優勢的八路軍戰車部隊。
日軍的那些輕裝騎兵,所謂機動部隊,即便是想跑也根本跑不掉。
雙方激戰不到半個小時。
由2萬餘日軍組成的所謂快速反應部隊,多道外圍防線,接連被八路軍的坦克部隊突破。
八路軍的那些中型坦克,包括輕型坦克,相對於日軍的戰車而言,都可謂龐然大物,在敵群之中竟是橫衝直撞。
伴隨著坦克炮的轟鳴聲。
以及荷載重機槍的咆哮聲。
周邊的鬼子就像是被割韭菜一般,前仆後繼的倒下。
日軍陣營逐步陷入絕望,直到鬼子有限的空中火力增援匆匆趕到。
奈何雙方的快速反應部隊已經徹底交接在一起。
日軍的轟炸機根本無法展開。
在上空來回呼嘯了兩次,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下手。
八路軍的快速反應部隊這邊,卻不和鬼子囉嗦,
隊伍所配屬的防空機關炮,以及架在車輛上的高射機槍紛紛開火,趁著鬼子的空中火力投鼠忌器,展開地空火力反擊。
最終雙方的較量核心依舊是在陸軍,在地面部隊身上。
鬼子有限的空中火力根本無法扭轉局勢。
一口氣糾纏至傍晚時分,雙方戰車的燃油幾乎都要耗盡,日軍的空中火力增援早已被迫撤離。
這場精彩激烈到足以彪炳史冊的快速反應部隊的交鋒,機械化作戰部隊的碰撞,坦克部隊的較量,這才逐漸接近尾聲。
日沉西山,暮色籠罩下。
鬼子潰散的一些騎兵在狼狽中逃遠。
這便是他們僅存的隊伍,
此戰。
八城軍分割槽的機械化作戰部隊,竟將兩萬餘日軍組成的快速反應部隊,徹底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