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是許師齊想不通的一點。
如今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力,CQ原本可以將計算的工作量下發分散。
就相當於僱很多廉價的工人,讓他們把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帶回自己家完成,然後各自再把成品送去指定地點就可以了。
這樣做還可以提高隱秘性,抓到一個工人也不至於連累整個產業網路。
但是根據現在闌珊處掌握的情況來看,CQ是花費高薪聘請了一個數學天才獨立完成工作,還要給他建造豪華別墅,他的一日三餐都要花掉五六位數的伙食費。
如果別墅的地點被摧毀,整個產業的投入就打水漂。
“除非......”許師齊猜測道,“難道CQ已經掌握了某種技術或新型的材料,能夠用超低的能耗和成本,實現驚人的算力?”
“又或者是,利用某種已經存在的技術和材料,只是以一種特殊的方法實現了低功耗高算力?”
“不行,我腦子要炸了,衛慶你頂一下我的班吧,我要下線休息了,明天我到了新陽,去問問李院長。”
-----------------
第二天,許師齊給眾人交代完展會的事情,就趕往機場。
他輕裝上陣,沒帶什麼行李,一下機就直奔新陽先進院。
中科院新陽市先進技術研究院內進駐了12個院士工作站,其中李遠橋院士的臨終關懷科研技術組就落戶於此。
已經提前預約的許師齊走進先進院,穿過層層智慧門崗,來到了李遠橋的實驗室。
一群年輕人正圍在一個顯示屏前,許師齊走近人群才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被簇擁在其中。
此刻李遠橋正坐在顯示屏前面的一張凳子上,指著螢幕上的一個綠色中泛著橙色的色塊。
“這是我父親在20年代做的一項研究,”李遠橋在螢幕上展示了實驗資訊和圖片,“他的團隊測量繪製了人類臨終時的大腦活動圖,各位的本科都是腦科相關專業的,應該看得懂這個圖,大腦在進行某種活動的時候,腦部活動圖會出現明顯的發光現象。”
李遠橋今年只有61歲,但臉上的紋路已經溝壑縱橫,他滿頭白髮,只有給學生上課時,才會勉強將頭髮梳整齊。
“這個實驗先後有3名受試者,他們都是腦損傷患者,平時他們的大腦都處於不活躍的休眠狀態。這項實驗是在他們臨終時,對他們大腦進行能量波動測量。這個圖片上的橙色部分顯示的是他們腦圖的運動情況。大家可以看到,在他們的心跳呼吸等生命體徵消失後,他們的大腦突然出現了短暫的活躍高峰。”順著李遠橋蒼老的雙手指出的位置,原本如湖水平靜的橙色波峰突然飆升了好幾倍的高度。
“患者的大腦活動在整個圖譜上都亮了起來,這說明,患者出現了非常高頻的腦部活動,這個時候,患者已經被宣佈了醫學死亡接近十分鐘。”
這時人群裡有個學生問:“這會不會,只是隨機的神經元在拼命維持生命而已?”
“不,你發現沒有,這3名患者的大腦只有特定部分處於活躍狀態,換而言之,這不是無序的隨機運動,患者只有軀體感覺皮層和背外側前額葉皮層這兩個部分處於活躍狀態。”李遠橋提問在場的學生,“有沒有人說說這兩個部位的作用?”
站在最前面的學生搶答:“軀體感覺皮層用於處理感官資訊,比如觸控和溫度的感知,當人意識到自己在運動時,這一部分會被啟用,用來保持人的平衡感。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用於思考決策,還有語言溝通作用。太神奇了,人死後還在跟什麼交流嗎?”
“受試者在死亡後,他的大腦顯示他還在進行體力運動和複雜的思考決策行為,一直到十幾分鍾後,他們的大腦才徹底停止了運動。”
“人生走馬燈真的存在嗎?”學生們交頭接耳。
“這十分鐘裡,人腦進行了極其生動複雜的意識活動,而這項發現,也使得腦科與臨終關懷事務產生了聯絡。當我們的親人離開時,臨終關懷服務會記錄下他們人生最後的十分鐘,成為電子骨灰最核心的一部分。”李遠橋說著從人群中站起身,看到了站在最後面的許師齊,“好了今天的課上到這裡,回頭我的助教會將實驗要求發給各位。”